巫山 “三项同频”全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
第013版: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会刊·巫山
上一版 下一版 
巫山 “三项同频”全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特色三峡牌 培育产业增长极
巫山 “三项同频”全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

  巫山曲尺乡脆李产业基地

  果农在为脆李疏花

  工人在党参基地除草 摄/向君玲

  巫山恋橙

  盛夏,放眼巫峡两岸,颗颗饱满的脆李挂满了枝头,田地里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而在工业园区里,巫峡粉条、巫山脆李酒等“巫山好礼”正从生产线上顺利下线。从原料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无不展现着巫山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势能。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巫山县持续做靓“巫山脆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脆李之乡”等金字招牌,重点抓好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件大事”,立足优势、凸显特色,不断擦亮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生态优先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换渠道,着力在供给生态产品上创造更大价值,努力探索一条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之路。

  如今,巫山县聚焦“强产业,增产值,卖产品”三项工作同频推进,力争到2027年全县“1+3+2”特色种植业和生态畜牧业实现“种养循环、优质高效、接二连三、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提供巫山样板、作出巫山示范、体现巫山辨识度。

  紧盯“三百目标”强产业 迭代升级现代农业设施

  5月,在海拔800米山区稻谷播种的关键时节,巫山县庙宇镇一辆辆拖拉机开足马力进行泡田打浆、开沟施肥。农机人员操纵着控制器,一架无人机播撒器在农田的上空来回飞行播撒着谷种,为农业生产增添“加速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种养和原料的充足供应。形成特色产业优势的巫山深谙此道,该县围绕“百万亩生态种植、百万头生态养殖、百亿元综合产值”“三百目标”,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稳定“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规模,推动产业发展由重建设、重规模向重管护、重品质转变。

  “我们正在建设高品质脆李、恋橙、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坚持把发展高山有机蔬菜和‘菜篮子’工程、耕地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重点围绕生猪、肉牛、山羊和肉兔、蛋鸡等产业做大做强养殖业。这些都离不开以高标准农田、农业装备和设施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迭代升级。”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山的价值”,切实增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巫山县全面推进落实重庆市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坚持“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为主要建设内容,突出“以用定建、建用一体”,集中连片规划,整村整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的农田15万亩。

  发挥“数的优势”,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该县利用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瞄准未来农业方向,大量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农业种养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安全可控化、产销精准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化数字农业发展目标。

  推广“技的效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广山地果品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装备设备,引导全县果品基地装备山地轨道运输车、自动化喷灌设备、水药肥一体化、土壤、环境等物联网数字监测设备。支持应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开展设施畜禽养殖技术模式集成。推动高标准烟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配套适宜机械装备,提升烤烟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亩用工控制在20个以内。

  从土地到技术再到管理,巫山县全面提升现代农业设施,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牢靠的基础。

  坚持“三化路径”增产值 提升农业产业增值收益

  近段时间,巫山脆李特色产业园项目正加大人员、机械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为加快实现巫山脆李从“小水果”向“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其深加工问题,巫山县正紧锣密鼓推进该项目冷藏车间、生产车间、储藏车间、研发实验室等设施建设。该产业园建筑面积11380.45平方米,年加工脆李1.5万吨,年产脆李酒1100千升,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脆李销售渠道,有效实现脆李产加销一体化。

  脆李产业每一次的成长蜕变,都是巫山县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增值收益的悉心经营。当前,巫山县正围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资源,坚持工业化加工、科技化打造、融合化发展思路,全力构建一主两副五辅(一主:果汁;两副:中药材、预制菜;五辅:休闲食品、泡菜、茶叶、粉条、肉类加工)食品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力争2027年实现加工产值30亿元。

  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产业强镇。重点建设大昌湖周边柑橘农旅融合示范片,提质建设大宁河流域、长江流域、官渡河流域的“巫山恋橙”绿色标准化供应大基地,全力打造两坪巫峡万亩脆李山地农业公园和大昌湖周边“长江三峡·宁河橘海”。建成全市中药材订单农业示范基地。集中打造3个万亩级核桃产业示范片,5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变单打独斗为串珠成链。

  以培育“羊群”为核心,建强各个产业产品加工矩阵。积极培育“产加销”“产供销”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重点培育集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中大型薯类、油料、大米等粮食保供加工仓储工厂,建设以脆李、柑橘为主要原料的果酒、果脯、果肉、果汁精深加工厂,建成一批中药材初加工点和产地趁鲜切制初加工厂,加快建设巫山中药大健康产业园。实现农户从“各自为阵”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逐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延伸产业链的步伐上,巫山县致力于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持续做大做强“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农民丰收节”等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培育“三峡李院”“石上生花”等乡村民宿,推动农旅融合,创新打造全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条以上。

  用好“三大渠道”卖产品 强化品种品质品牌优势再创“金字招牌”

  果色橙红、果肉细腻、酸甜适口……每年11月底至次年5月梯次上市的巫山恋橙,深受消费者青睐。巫山连续7年举办恋橙采摘季,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烟台等地举办推介会,品牌声誉日渐响亮,成为该县继巫山脆李后又一张金灿灿的农特“名片”。

  近年来,巫山持续壮大巫山恋橙、巫山庙党、巫山鸡蛋、巫山洋芋等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品牌,持续推动企业带销、拓展电商直销、深化帮扶助销三大渠道,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拿得出、叫得响”的农业知名品牌为巫山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注入了活力。

  品种为本,持续推动种业振兴。完成巫山脆李国家种质资源圃建设,开展柑橘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研发推广,加强珍稀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建立巫山淫羊藿资源保护中心,打造三峡库区道地药材种源供给地,让“种子”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芯片。

  品质为上,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监控。全面完善并推广实施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蔬菜等标准化技术生产规程。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双减”绿色防控,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畜—沼—果”循环生态种养模式,为绿色农业拧紧安全阀。

  品牌为要,着力打造“三品一标”“数智化运用”示范典型。系统策划、包装和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鸡蛋、巫山洋芋等品牌。积极培育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争创“巫山脆李”中国驰名商标,让巫山好品在市场中更具有辨识度和名誉度。

  为提升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巫山县积极构建“1+5+N”产业供应链体系,打造重点建设“1”个区域性分拨中心、“5”个二级供给中心、“N”个田间农产品集散交易点,重点建设重庆、成都、武汉、北京、广州、山东6个巫山农产品城市前置仓或销地仓,形成产地、销地相结合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县域保供蔬菜基地、高山蔬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加工蔬菜基地,形成消费者快速便捷的购买体验。

  民以食为天,抢抓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崛起机遇,用好产品孕育新优势,巫山县在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道路上阔步前行。

  链接>>>

  好品出巫山 盛名天下传

  “高峡李遇”西派清香型白酒(巫山脆李酒):一款稀缺的重庆山地生态原浆酒,是甄选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巫山脆李为原材料酿制而成的一款53°清香型白酒。作为西派清香型白酒的典范,酒体纯净饱满,果香馥郁,清爽淡雅,甘柔顺滑。

  巫山脆李:现有种质资源早熟、中熟、晚熟3个品种,上市期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巫山脆李肉质紧密,汁多味香、质地脆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抗氧化剂含量高,被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

  “三峡柑橘,巫山恋橙”:现有巫山纽荷尔、W.默科特两大拳头产品,形成了从11月底至次年5月都有优质鲜食柑橘上市的产品梯次供给格局。巫山纽荷尔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W·默科特在“2018年三峡杯重庆市优质晚熟柑橘评优活动”获“果王”称号。

  巫山庙党:于2011年获得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是党参中的极品,位列中国四大名党之首。民间盛赞:“狮子头、菊花心,质润皮细、参气浓烈、爵之无渣”;《中华药典》也记载:“党参尤以巫山庙党为佳”。

  罗晶 刘钦 陈钰桦 图片除署名外由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