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揭牌仪式现场展示的袁隆平学生证原件。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讯 (记者 李志峰)6月8日,全国高校首个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在西南大学揭牌成立。一批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首次亮相,其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时期的学生证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在整理校史档案仓库时,我们意外找到袁隆平大学时期学生证。”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说。记者看到,学生证封面写着“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学生证”,内页已经发黄,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袁隆平当年的学号、入校日期以及每一学年的注册登记信息等,上面显示,其入校日期为1950年10月,当时年仅19岁。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学生证的空白页上有一段钢笔字,上面写道:“隆平同志:为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到底。嵇炳前 1951年.7.21”。
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原来,1951年7月,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报告团来到重庆宣讲,袁隆平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听完报告后,他热血沸腾,深受鼓舞,挤出人群,冲上主席台,掏出学生证,请战斗英雄签名。当时的宣讲团成员——志愿军战士嵇炳前一看就笑了起来:“大家都拿笔记本来签名,你怎么拿学生证?”嵇炳前一边笑,一边在学生证后面写下他的寄语,这个签名从此伴随袁隆平度过了的大学生活。
“他还萌发了奔赴战场的想法。”郑劲松说,1952年,袁隆平报名参加了空军飞行员选拔,并在报名的8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8名被空军部队拟录取的大学生之一。不过,后来因为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没有被允许参军。
数字档案馆揭牌现场,看着这本珍贵的学生证,不少人半开玩笑地感叹,差一点就多了一名空军战士,少了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揭牌现场,还展示了艺术巨匠徐悲鸿写给其徒弟、著名国画家苏葆桢的勉励信原件,以及苏葆桢所画的一幅“绿葡萄”。苏葆桢擅长画葡萄,但以紫葡萄居多,绿葡萄画作较为罕见。苏葆桢的儿子、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苏甦教授介绍,该画作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是苏葆桢给学生做的范画,所以只有盖章没有题款。
“过去,这些馆藏资源都需要人工查阅,从浩瀚的资料中找出想要的资料,主要依靠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经验。今后,数字档案馆将实现‘云端检索’。”西南大学档案馆馆长窦运来说,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馆藏了学校自1950年以来,共70多年的档案资源,如学生的学籍档案、毕业证、成绩单等,都放到了“云端”。
同时,该馆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有需要的校友或市民可通过“西南大学档案利用预约系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档案馆还可提供邮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