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对数字重庆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强调要抓好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6”大应用系统建设。数字社会作为“6”大应用系统之一,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导向,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如何加快推动重庆建设智能便捷的数字社会?重庆日报围绕这一主题,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现推出策划专题,与读者共享。
——编者
推动重庆数字健康高质量发展
郭笑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发展数字健康。数字重庆建设大会也强调,要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认识健康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着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竞争力的数字健康产业集群,推动重庆数字健康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深化数字健康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我市数字健康应用场景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创新驱动格局,应进一步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丰富场景内涵。一要打造智慧医院场景。着力实现以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健康照护为重点的服务流程再造,以家庭病房延伸服务、数字孪生虚拟医院为主题的院区再造,以多院区智能交互、同质医疗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再造,提升医院管控效率及决策能力,降低管理成本,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二要打造智慧社区场景。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搭建“全域、全病、全程”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便民惠民的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检查、健康风险评估、慢性病管理等社区健康服务。三要打造主动健康场景。优化主动健康云平台体系,实现早筛早诊早治、院前院中院后连续服务、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协同,更好满足“治已病”需求;发展以“数字药、营养药、运动药”为代表的主动健康干预技术,满足“更健康”需求。
推动数字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数字健康作为“十四五”的“新基建”,应以赋能方式促进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一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前瞻治理能力。完善落实数字健康相关举措,建立由医疗健康行业主管部门和信息技术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的部门联席会议,联防联控、协同监管,以查促建、以查促管、以查促防、以查促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二要以平台为载体,提升协作互通能力。遵循国家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基层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稳步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有序地分级开放与访问。三要以服务为导向,提升普惠民生能力。聚焦全民化、老龄化,着力打造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健康咨询服务、就医问诊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数字健康经济业态发展。促进我市数字健康产业更新迭代,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值、赋能、赋智的作用。一要打造高价值数字健康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统一标准、分布式部署且整体联网、兼顾医疗健康服务、科研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型医疗信息系统,使数据产出即可得、产出即可用。二要构建高水平数字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大数据在精准医疗、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增强我市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装备、医用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三要形成高质量数字健康产业管理体系。通过医疗产业数字化,实施医院或医疗健康产业相关机构质量监控,推动传统医疗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进而提高危机处理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
提升数字健康治理体系效能。推进我市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建设,要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创新数字化闭环流程。一要确保治理决策精准化。将数字技术转变为决策者在治理过程中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处理的能力,通过精准匹配卫生健康服务供需的双方需求,实现卫生健康治理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最大化。二要促进治理机制系统化。把握我市各类卫生健康治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和运作方式,依托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和云检查等数字化平台,全面打造卫生健康服务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逐步建立一体化综合治理机制。三要推动治理流程智能化。借助物联网、智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创建大规模、全功能、更具包容性的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库、服务中心与医疗集团,发挥数据、技术与机制的组合效应,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我市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入推进重庆数字社区建设
贺嘉
近日召开的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对数字重庆建设从党建、政务、经济、社会、文化、法治6个方面进行了部署,而数字社会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6大应用系统之一,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关键通道,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成果惠及人民的重要体现。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推进数字社区建设是数字社会建设的核心业务场景。推动我市数字社区建设要以普惠便捷的美好数字生活为宗旨,以智能化平台为依托,以集成协同治理为措施,构建重庆数字社区智治新体系。
便捷的美好数字生活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宗旨。随着数字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人民对数智共享、和睦共治的未来数字社区有了新的向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将“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既是数字社会的成效形式,也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前进方向。因此,数字社区建设的根本方向应当是通过数字化驱动社区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搭建智能化平台是数字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托。社区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有着基层治理的共同难题,就是“人少事多”,但社区同样也是连接着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在社区居民多、事务杂、人手少的情况下,智能化治理是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依托。数字社区智能化平台是以网格为单位的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平台,将社区划分为单元网格,以网络为载体,实现数字社区的网格治理。智能化平台是场景化的精细服务平台,数字社区建设要盘活社区的数据资源,拓展数字社区的治理场景,实现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娱、教、医、养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搭建智能化平台需要加快推进社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数字社区发展程度将社区分类,加快推进各类社区的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分类逐步实现各类社区的全方位数智网络覆盖。智能化平台应当打通传统治理的数据壁垒,建立社区数据的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对公共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运用大数据进行社区的需求预测、风险预判、溯源治理等创新数智治理,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实现前置服务的社区治理。筑牢智能化平台的数字安全屏障,数字安全既要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也要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智能化平台的搭建和运行也必须守住数字安全底线。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首先,以党建为统领。社区的党建统领要落实到治理的最小单元上,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等分布现状,按照小区界限、楼栋分布等情况对社区网格进行优化设置,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以落实社区智治的党建统领。其次,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要发挥好基层治理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域内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连接整合行政力量,解决传统条块化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分布和“数据孤岛”问题,建立社区和各行政部门开放共享的数据库;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打造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服务共同体。最后,提升社区数字素养与技能。基层政府作为社区集成协同治理的关键主导者,提高基层政府的智治能力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居民自治作为集成协同治理的主要依托,要加强数字社区建设的宣传推广,营造居民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数字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促进居民建立数字思维、提高数字认知,从而增强居民参与数字社区智治的数字能力。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3SKGH034成果)
让乡村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金绍荣 丁红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日召开的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则对重庆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老龄化碰撞数字化的新时代,拥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银发”老人,却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沦为“数字贫民”。数字化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如何帮助乡村老人跟上数字化脚步,享受数字化红利,在乡村振兴中老有所为?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目标体系,擘画适老蓝图。开展乡村老年群体数智技能培育,首要任务是依据“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总目标,构建“四大目标体系”。一是疏导老年群体思想堵点,提升数智化认知水平。疏导“不敢用”的堵点,提升主动意识;疏导“不会用”的堵点,提振使用信心;疏导“不想用”的堵点,提高参与意愿。二是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农业,提升数智化生产水平。通过体验式教学让乡村老人积累数字农业基础知识;通过互动式培训提升其数字农业管理能力;通过沉浸式学习增强数字农业操作能力。三是引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提升数智化治理水平。利用村务微信群、网上议事厅和评理堂,激发自治热情;利用“互联网+法治乡村”“法律之家”等平台,强化法治管理;利用“百姓说事”“屋场会议”“圆桌会议”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乡风文明。四是辅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康养,提升数智化生活水平。通过专场示范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康养新服务;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康养新模式;通过直播社群线上学习,传播健康膳食习惯、大食物观、科学营养观等观念,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康养新渠道。
完善运行机制,加快慧老行动。通过数智技能培育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红利,需完善“三大运行机制”。一是优化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完善投入政策,做到保障有力;社会凝聚投资合力,做到多元参与;公益组织筹集公益资金,激发培育活力;村两委加大集体经济支持力度,做到资金融通。二是完善激励驱动机制。财税部门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方式激励参与老年产品开发的企业,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教育部门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积极推进乡村老年数智教育;民政部门通过评奖评优、绩效奖励等方式鼓励志愿者结对帮扶,提供长效的技术指导。三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坚持上下联动,多元协作育人、多维融合树人,保障培育工作有效有序运行;坚持内外并举,形成外部力量协同机制;坚持纵横交错,动态考察培育效果,充分了解乡村老人个体需求,形成立体化网络体系。
拓展培育路径,营造敬老氛围。面对数字化浪潮,应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让乡村银发老人融入数字生活,化老化为优化。一是加快思想转变,树立科学数智培育观。构建包容性的培育观,鼓励各主体参与,化单向为多元;构建持续性的培育观,精准设置分层次、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化被动为先机;构建普惠性的培育观,积极打造乡村老人数字普惠服务平台,化福利为红利。二是加大研究力度,探究适合农情的培育方案。优化技术支持方案,发展富于效率、充满活力的线上教育大课堂;优化课程培育方案,设置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符合乡村老人学习特点的课程;优化效果评估方案,全程跟踪学习效果。三是加强行动力度,促生产生活双赋能。通过公益大篷车开展防骗宣讲、防谣言课堂等活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通过上门教导、义务帮扶等方式,鼓励老年人通过数智化方式获取娱乐资讯、展示个人风采。四是加强政策保障,提升数智培育效果。完善长效发展政策,制定可在农村地区有效执行的数智化培育政策;完善数智培育与养老服务融合政策,推进养教一体化;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智慧助老、科技适老、数字惠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RK01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