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陈金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在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这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出场语境。因此,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主要是因为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论品格、理论旨趣没有过时,能够有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贴近国情。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中国和东方社会,关注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开始寄予希望,天京事变前后又感到极度失望。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的体察和研究,未能针对中国国情阐释中国革命面临的具体问题,但从宏观上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方法支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立足中国国情回答了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完成这些历史任务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回答了中国革命之问、建设之问、改革之问和现代化之问。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贴近中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中国实践。
二是更加贴近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回应时代之问、顺应时代诉求的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距今170多年,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回答了所处时代提出的问题,但对于今天所处时代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面临的问题,只能由植根于时代实践的中国共产党去回答。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回答了时代之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内容、理论风格都深受时代影响,是时代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结合。随着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变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要发生变化,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由此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贴近时代,由此决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具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三是更加贴近人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要求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人民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对象,人民的理论诉求、实践智慧、文化创造、实践评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认同,必须适应人民的理论诉求、回答人民的理论关切,否则难以走向大众、接近大众,而人民关切的理论是与他们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何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如何成为现实?这些是人民关切的理论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更加贴近人民,回答了人民之问,破解了人民的理论困惑和理论难题。
四是更加贴近传统。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西方历史、文化和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类文化从地域划分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继承、吸收和借鉴的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精华,对于东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不够充分,这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如何弥补这一遗憾,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传播者、实践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传到东方,特别是传到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是弥补这一遗憾的绝佳机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融入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中,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魅力。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有利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接收、认同和实践。(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7 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四个维度
樊伟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战斗力、思想力和生命力,这是它得以不断彰显真理力量的奥秘所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人民的理论,植根人民的理论必然具有亲和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伟大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加坚实。事实证明,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性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深层底色。只有坚守人民立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实践的理论,聚焦实践的理论必然具有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面对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要求对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正确处理了危机与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刻洞察了时代发展大势和实践新要求,既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建设性力量,又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科学指引。只有做到在实践中被应用、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强大的战斗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基于科学的理论必然具有思想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十四个坚持”是“十个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系统、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必然具有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实践和时代内涵,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8 马克思主义“行”的几个前提条件
白显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行不行,关键在于它能否被应用于指导实践,能否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国别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本土化时代化发展,能否作为理论武器被人民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行”不是自发的,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行不行来讲,具有前提性。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既不能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地对待,也不能主观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更不能形式主义地对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实践。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被应用才能闪耀真理光芒,也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果仅仅被束之高阁,或者停留于高谈阔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行”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一个重要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被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旗帜高高举起,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之所以无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他们那里仅仅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为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尚未执政的共产党所熟悉,而没有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实现本土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本土化发展,才能解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问题,才能被证明是“行”的。具体到中国,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毛泽东也曾深刻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实现了本土化发展。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洞悉时代发展大势。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解读、引领时代和中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发展,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一定要掌握人民这个实践主体,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看家本领,才能焕发出磅礴的实践伟力。这意味着,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大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遵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9 两个“行”: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何玲玲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判断,它揭示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能够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奥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赋予党员以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极大激发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历史重任的内生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突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它们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中国共产党在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下,总是自觉担当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重任。面对接踵而至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未被困难吓倒,从未在挑战面前退缩,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赋予的理想信念,支撑着我们党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担当重任、破解难题,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要求党员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不断为中国共产党注入把握历史主动的强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代表的是“整个运动的利益”。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图谋任何私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更好地维护、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自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发挥人民群众蕴藏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为捍卫群众自身利益而坚定追随中国共产党,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合力。因此,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推动社会进步,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群众之战,是党群团结一心共同作战,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三大规律”,赋予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科学理论武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立足全新实践、以全新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掌握历史主动的科学理论武器。以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前瞻性地预判国际国内格局演变,预见社会发展态势,自觉制定应对之策,打有准备之战,做到转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以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利用客观规律,不仅主动作为,顺应发展大势,定位历史方位,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使命,而且科学作为、理性作为、高效作为,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诸多未解之难题,办成了诸多难办之大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引着党自觉加强建设,成长为有能力把握历史主动的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同马克思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把握历史主动的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武装全党,提高党科学执政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事业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成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觉进行自我革命,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持党的健康肌体,维护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成为有能力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把握历史主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总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把握历史主动,其根本所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未来,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确保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能够继续把握历史主动。(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10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方旭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守正创新”作为全党要把握好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要求全党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源所在。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了“能、行、好”的重大理论命题,第一次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句“归根到底”,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经过对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各种“主义”理想进行比较分析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先是因为其他主义在中国“不行”,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使得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历史难题迎刃而解。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带领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到长期执掌全国政权,从领导国家面对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搞建设,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建设,经历百余年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上的不断成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飞跃。
强调“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本质概括为“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理论特征。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确立为价值主体,指明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基础上递增“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蕴含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保证,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这一重要论断内在蕴含两层“守正创新”理论逻辑:第一个“行”是理论上的“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第二个“行”是实践上的“创新”,“创”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之“新”。之所以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原因在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延伸,又是对我们面临重大问题与时代课题作出的科学回应与解答。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重要论断,是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对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