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第004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4月15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内涵。现按专家发言顺序摘发如下,以飨读者。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辛向阳

  2023年3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这一重要讲话包含着以下丰富内涵。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特别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是在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观点,强调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不仅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提出了包括共享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形成人民至上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不动摇,坚持经济创新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这是守正,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正。同时,又以此为指导,大胆进行创新。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些重要论断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维度为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打下了基础。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来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靠自己,靠自主的无产阶级,靠自信的无产阶级。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临时章程》中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谈到巴黎公社,马克思满怀激情地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思想正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的强大基础。(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直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秦宣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推进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在人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回答现代化之问,是世界政党共同的责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继续确保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阐释。为此,要关注如下问题:

  要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上去认识,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形成发展过程,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要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要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研究,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理论探索的成果,尤其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研究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研究阐释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及这一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突出贡献。

  要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要坚持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回顾历史,要重点关注百余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贡献。关注现实,要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阐释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面向未来,要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加强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研究我国现代化进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研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标准及应该制定的战略策略;研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标准及战略举措;研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要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认识,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对世界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要从世界现代化史的视角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地位。要通过我们研究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要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人类文明史上去认识,从人类文明形态演进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贡献。要通过研究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3 “两个结合”视域下“为民造福”理念的生成逻辑

  丁俊萍

  “为民造福”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提出的新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民造福”理念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的时代表达,反映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为民造福”理念的理论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原理。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宗旨的规定。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强调大多数人的幸福。“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二是认为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既包括物质幸福,也包括满足人们的“精神的食欲”,即在追求物质幸福、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三是指出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绝大多数人幸福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致力于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不断在理论上深化这一课题,为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理念的生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富有、精神生活富足作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将团结奋斗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为民造福”理念的历史赓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表达。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不同的话语表达“为民造福”的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重大命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牢记“两个务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并多次强调要把“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显然,这些理念都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真切情怀,使“为民造福”理念在新时代得以汲取丰富的历史营养。“为民造福”理念深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在新时代的历史赓续。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要求和价值意蕴,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专门论述了“为民造福”理念,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具体的实践指向,持续开辟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境界。

  “为民造福”理念的文化根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施政利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为民造福”理念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中继承而来,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为民造福”理念承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施政利民思想的合理内核。早在夏商时期的《尚书·大禹谟》就提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施政利民思想作为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具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执政的本质,其积极内容为党的执政实践提供了有益启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施政利民思想进行了转化创新,突破了传统利民思想的阶级局限,汲取了这一思想中“养民”“利民”的价值精髓,将其同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为民造福”理念,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根本遵循。(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4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龚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艰苦探索的重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经过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二是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三是本质要求。具体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四是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是发展途径。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六是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

  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质及其弊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石。二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勾勒了未来社会维护人民利益、实现共同富裕、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制度构想。三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阐释。马克思得出东方社会可以实现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结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重要理论,为落后国家摆脱落后局面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四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为中国人民探索出了崭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理论。基于对苏联历史及其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并指出:“无论我们吸收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最后都要本土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也超越了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人类探索出了切合实际、非常有效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导)

  5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三个根本”

  刘建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意义,提出了“三个根本”。第一个“根本”是“根本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个“根本”是“根本所在”,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第三个“根本”是“归根到底”,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立党”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立和建立,即“立得起”。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可能诞生中国共产党。二是指“自立”和“挺立”,即“立得住”。马克思主义不仅使我们党能够“创立”,也使我们党能够“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从“兴党”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和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50多人成长为9600多万人的世界最大政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长盛不衰,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持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立国”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是要建立全新的国家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这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即使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也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也能够发展中国,而且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是有强大信仰力量的党。一些西方选举型政党,只为选举而存在,只能说有一定的政治信念,但不能说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信仰;另一些政党虽然有其特定的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完整的世界观信仰。相比之下,共产党既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也有完整的世界观信仰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是从党的事业和奋斗实践来说的。把握历史主动,最重要的是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这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为我们党的奋斗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使我们党能够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那么,党为什么“能”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所以,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