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开创数字重庆建设新局面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善用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做好知识产权四篇文章护航新重庆建设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开创数字重庆建设新局面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善用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做好知识产权四篇文章护航新重庆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善用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史明艳

  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进而激发广大青少年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谆谆教诲,念兹在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好社会大课堂是讲好思政课的必由之路,是“开门讲思政”的应然之举,也是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有效路径。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思政课讲深。思政课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关键课程,内容融通中外、贯彻古今,呈现历史长廊、时代大潮、国际风云。将思政课讲深,并不是将思政课讲得玄奥莫测,让学生仰之弥高,产生距离感;而是将思政课内容转换为便于接受的话语形式呈现给学生,将经典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理解。社会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是打开理论大门的钥匙,深入理解理论,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寻找答案。讲深思政课,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政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格局大、场域大、视野大的特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社会实践为理论学习增效、让理论学习为社会实践赋能,使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做到历史与现实相沟通、理论与实践相融通。通过理论知识实践化、社会实践理论化,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将社会与个人结合,把思政课讲透。思政课内容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人类思想的精华、有宏大的叙事、有社会的规范,内容逻辑严密、精练严谨。将思政课讲透,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思政课内容倒背如流、做“复读机”,而是要将思政课内容的共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让学生将思政课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从内心深处认同思政课内容,学得通透、行得透彻,实现思政课内容入脑、入心、入言、入行。实践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讲透思政课,要将社会生活作为思政内容,将学生置于社会大课堂的真实情境中,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将宏伟的人生抱负落实于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将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落实于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中,将社会中的“大我”具化成为生活中的“小我”,让理论的光芒照亮现实的生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理论、理解理论、认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践行理论,思政课内容才能在学生心中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把思政课讲活。思政课内容是理论知识的精华,但理论知识往往内容比较抽象、形式比较单一、表达比较枯燥,缺乏形象感和亲和力。同时,缺乏实践应用的理论知识,可能会带给学生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刻板印象。讲活思政课,要让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让思政课有灵气、有活力。既要努力走出课堂,打破理论框架和教学场域的束缚,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实现“活学”;又要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加强沉浸式的情境体验,实现“活用”。通过理论与实践螺旋式的交互提升过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边界,将思政课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课堂空间与社会空间的整合,从而让思政课走出课堂小讲台、来到社会大平台,真正实现“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教学场域“活”起来、教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1SKSZ063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