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勇担使命 聚力谱写“双高”新篇
第008版:创新奋进正当时
上一版 下一版 
砥砺奋进勇担使命 聚力谱写“双高”新篇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砥砺奋进勇担使命 聚力谱写“双高”新篇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

  核心提示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当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重庆工程职院”)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学校“双高”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职教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懂弄通 筑牢信仰之基

  正值春末夏初,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大地,重庆工程职院校园里更是一片生机盎然、热情洋溢的景象。“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条幅、立绘、电子屏上的一条条标语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学校党委书记易俊表示,全校要迅速掀起全面学习、宣传、研究、贯彻热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工程职院校园里。

  初心闪耀,使命召唤。如何多维度浸润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重庆工程职院聚焦三个“度”,全面发力。

  全面落实走在前,统筹部署有力度。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校第一时间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制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全面学习抓到边,用情用心有厚度。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委领导班子第一时间专题学习研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分5个专题安排重点学习,所有师生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好集体学习,带动全体师生一起学习。

  全面浸润聚合力,入脑入心有深度。学校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校园宣传栏、道旗标语等载体,以及专家宣讲报告、党团组织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微党课微团课等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线上知识竞赛活动,以知促行培根铸魂。

  走深走实 激发奋进力量

  在今年年初寒假期间,重庆工程职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211班学生吴常涛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他为“乡村有好物,渝快助振兴”项目设计团队logo,并进行后台数据汇总与分析,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12月,吴常涛组建直播助农团队,带领团队参加重庆市第三届电商直播大赛,荣获重庆市第三届电商直播大赛铜奖。吴常涛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我愿以青春力量赋能,为乡村振兴奔跑。”

  一直以来,重庆工程职院师生积极开展多频次多领域志愿服务及宣讲践行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工小程”理论宣讲出新出彩。宣讲队围绕“走心工程”“倾心工程”“创新工程”,不仅把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情有机融入宣传宣讲中,而且推出了虚拟代言人“工小程”,通过拟人化塑造、亲和化表达和网红式运营,让党的创新理论从指尖流淌到心间。

  “大思政”培根育人提升品质。学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通识课”教学研讨活动,全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进一步成型。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游青山在教授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时,结合实际,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狠抓理论宣讲、思政教育的同时,学校还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推进研究,积极参与市教委组织开展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工作,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学校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改革的三条建议被采纳。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重庆工程职院的师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自身实际相结合,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工作学习新局面。

  奋楫笃行 勇担职教强国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于我校来说,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就是要站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贡献和学校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交出‘双高’建设优异答卷。”重庆工程职院校长张进强调。

  据了解,自2019年学校立项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师生创新奋进,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2022年,12个专业“金平果”排名全国前10,两个专业排名全国第2;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5项,位居全国第4、重庆第2;国家“双高”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为“优”……学校育人质量、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今,学校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和效能。学校制定《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举措清单》,持续开展新时代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奋楫笃行的工程职院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强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文/图 李治鹏 冯焰勇

  聚焦>>>

  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人才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刻揭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靠人才支撑的基本规律。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市政府举办的国家级“双高”院校,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3个方面,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定方向守初心

  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创新。

  拧紧思想“总开关”。学校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夯实组织保障,实施“十大行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各环节,为学生“导”好启程、“护”好历程、“开”好征程。

  走好典型“引领路”。学校成为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学校,“三全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育人项目先后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连续2年荣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

  写好思政“大文章”。学校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把网络之路走新、校园之路走实、社会之路走广、评教之路走准,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能。

  对接产业强特色

  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

  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紧跟产业强特色。学校始终坚持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以群建院”,重组7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发展定位。

  深度联合促共赢。学校与重庆4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与45家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个,建成国家级职教集团1个、市级职教集团3个,成立重庆市首个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瞄准前沿育人才。学校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莱茵集团深度合作,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共同开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

  深化改革提质量

  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能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也是推进重庆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要素。

  学校始终聚焦人才质量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全覆盖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推进教风学风建设系列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3年,学校师生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4项,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获奖情况名列全国第3。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质量人才资源,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能。

  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学校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抓特色、扬优势,坚定走好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人才之基,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易俊)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科教融汇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作用。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因国家工业振兴而生、依煤炭工业建设而立、随能源行业发展而兴,建校70多年来一直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之路。近年来,学校瞄准产业发展最新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应用,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协同育人新模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质量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源源不断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带着使命前行,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瞄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趋势,大力完善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应用的产教融合机制。全面实施“一对一”计划,每个专业群联合一个大型企业,实现“对接、服务、助推、引领”四个层面的深入合作。以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市级产业学院、市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级现代学徒制等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协同人才培养、协同技术创新、协同社会服务、协同就业创业、协同文化传承”双主体“五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打通“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5年来,学校通过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组建订单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等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大多数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受益面广,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校企合作“双基地”3个、市级示范项目1个。

  推进科教融汇,构建服务区域发展新格局。科教融汇是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契合点。2017年,学校成立重庆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打造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以“院士工作站”为引领,学校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设“企业教授工作室”“企业博士工作站”等20个,教授、博士带领师生团队与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近300项,位列全国前列。持续推进“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建设,构建“三创三融”双创培养体系,开展“入企实训、接单实践”,与企业共建跨专业双创精英班,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壁垒,切实推进科教融汇迈上新台阶。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中国特色职教新品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主动“走出去”的特征日益明显的阶段。我校坚持共建共享,多方联动聚合力,积极推进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学校与德国莱茵TÜV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服务重庆和西南地区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配件企业,联合爱科特教育集团在德国共建中德5G国际学院,与泰国、坦桑尼亚等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提供技术服务,受益学生和学员6000余人,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近2000人次。

  踏着前行的步伐,学校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机制,着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早日建成“办学理念更加先进、校园文化更加独特、专业优势更加明显、业界地位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国际影响更加彰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渝工程’职教品牌享誉海内外”的高职院校。

  (作者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张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