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 传承千年石刻文化 建设巴蜀文旅走廊
第017版:开局之年 见行动 赛马争先 跑出加速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大足 传承千年石刻文化 建设巴蜀文旅走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足 传承千年石刻文化 建设巴蜀文旅走廊

  大足石刻小佛湾修复场景 摄/瞿波

  大足石刻游客中心8K球幕影院里,游客正在观看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 摄/瞿波

  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11号-释迦牟尼涅槃图

  三驱文创园内企业正在赶订单 摄/黄舒

  大足狮虎

  核心提示

  从趣味十足的十二组牧牛图到精美绝伦的圆觉洞造像再到令人震撼的千手观音像……位于大足区境内的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大足区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保护研究利用好大足石刻,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推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与世界对话,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活起来”“兴起来”,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如今,大足石刻已经成为联结大足与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科技数字技术保护研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迄今发现最早的大足石刻造像,镌刻于唐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从湮没千载默默无闻到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研究院促成并见证了大足石刻的涅槃重生。

  “大足石刻被誉为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如何保护好研究好大足石刻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关键问题。”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在保护手段上,正在从传统的工程性保护,向科技保护、数字保护跨越。

  据介绍,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虚拟建模等技术,实施了大足石刻宝顶山结界像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绘项目,对宝顶山石窟周边16处石窟点开展考古测绘,完成全部26龛造像的正射影像图和考古线划图绘制;实施了国家文物局数字化测绘试点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三维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建立了1万余尊造像数字档案,实现了从文物本体到载体再到自然环境的整体三维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设。

  4月,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圆觉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类似的重点工程将发挥重大项目的创新驱动作用,并引领大足石刻以及川渝石窟保护工作。”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石窟赋存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相近,面临着结构失稳、环境影响因素较多、表面风化严重、微生物发育等共性问题。研究院将利用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川渝地区潮湿环境下石窟本体风化、渗水、微生物等病害防治及彩绘贴金类石窟造像保护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探索石窟保护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为南方石窟寺保护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为了加强价值挖掘,推动文物考古研究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扎实推进大足学学科建设,启动《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工作,持续开展“石窟文物风化评估研究及保护技术应用示范”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巴蜀宋代石窟艺术与宗教文化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加快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推出了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建设巴蜀文旅走廊 文脉相连成为文旅合作支撑点增长点

  走进资阳市博物馆,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与资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巴蜀石韵同气连枝——资阳大足石刻艺术展”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川渝地区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处,点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同根同源的石刻文化让巴蜀文化和旅游合作拥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文脉上的同气连枝,正在转化为文旅合作中的支撑点、增长点。”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全区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该示范区已经被列为川渝毗邻地区10个合作共建平台之一,也是唯一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2022年7月,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投资机会清单正式发布,包括川渝石刻文化公园、中国牙谷特色小镇、大足石刻文创园等11个项目、总投资1495亿元。

  其中,大足石刻文创园以“产业+文化+旅游”为特色,重点发展“雕塑艺术、工艺美术、数字文创、文化旅游”四大产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入驻企业168家、协议资金255亿元,其中文化企业占比超过70%,签约项目落地率70%以上。

  为了持续扩大文旅合作“朋友圈”,大足区还与川渝两地7个区(市)县签署了文旅发展合作协议,倡导发起成立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等6个联盟,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携手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同时,以石刻文化为纽带,联动峨眉山、都江堰、仙女山等景区累计推出旅游精品线路11条、主题旅游商品20余种,联动资阳共同推出特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

  用文化与世界对话 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让世界爱上大足

  3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届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暨“美好中国·大足出发”首届中外旅游交流活动举办。由国内主流媒体记者、知名博主和海外博主等30余人组成的采风团,沉浸式领略了大足魅力。

  “大足太美了。”来自以色列的海外博主Matan Malasvski用英语在网络上分享他的大足行体会。他说,自己非常喜欢大足石刻博物馆和大足石雕,“古老的历史和精密的高科技展示大足石刻,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充分发挥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用文化与世界对话,让世界爱上大足。”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兼顾,推出大足形象口号“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加速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大足风的国际文旅名城。

  除了以宣传营销、文化交流破圈出圈,大足区还强化招商推介引资引流,加快国际文旅名城建设。

  3月,在2023年度大足区旅行商大会暨文旅招商推介会上,大足区对外发布了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清单、文旅产业投资机会清单、文旅设施建设项目清单等。

  其中,大足石刻宝顶山南北宋街项目地处大足石刻宝顶山核心景区。该项目拟融入大足石刻深厚文化底蕴,打造购物娱乐、研学旅游及沉浸式演艺等多种消费业态体验场景、创意主题街区,实现与宝顶山景区联动发展、相辅相成、消费叠加。

  “目前,北宋街沿河部分已全部招商入驻,正在装修中。南宋街正在开展项目洽谈。”重庆大足石刻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时光不可逆,文化永流传。大足石刻正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价值,在大足区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的进程中熠熠生辉。

  链接>>>

  文保有特色

  打造“文物全科医院”为文物延年益寿

  近千年来,大足石刻因南方湿润气候、风化的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帮助“患病”文物的生命得到延续,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大足石刻文物医院于2022年6月正式启用。

  据介绍,大足石刻文物医院立足大足、面向西南、辐射东南亚,主要开展大足石刻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传承、创新、引进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指导大足石刻保护修复工作。

  在占地近1600平方米的文物医院中,文保人员在传承文物修复技艺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先进的现代科技,比如光学显微镜、离子色谱仪、超声波检测仪等文物“诊疗”设备,不断提升大足石刻保护修复的科技含量,为文物延年益寿。

  同时,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兼顾文物保护修复全过程的展示功能,由此来吸引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修复的关注,让公众走进文物保护修复现场,近距离了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进而逐步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意识,达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目的。

  目前,大足石刻文物医院配备了15位专家组成的专业保护修复队伍,为各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专业判断以及科学诊断依据。正在全力构建一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理念相结合,文物修复与公众展示相辅相成的“文物全科医院”。

  传承有创意

  创新文旅营销 丰富产品供给

  近年来,大足区先后实施了荷棠夜市、雍溪民宿、游客中心、大足石刻景区保护提升工程等项目。其中,游客中心内设的8K球幕影院和4K宽银幕影院是国内第一座杜比全景声球幕影院、第一座视听健康影院。量身打造的特种影片把大足石刻的现实空间转换成美轮美奂的数字空间,是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利用的全新典范,被评为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典型案例。

  巧借新媒体宣传东风。与快手合作开展了“云游大足石刻”线上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200万、短视频播放量近1亿次;与抖音合作开展“秀出高光石刻”活动,总播放量近6亿次;举办“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选拔赛全网曝光量破100万;“文旅委主任带你high玩大足”系列短视频浏览量达100万+。

  持续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在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大足区“凡鹤·深海利刃”“天下大足·天冠赐福匠心系列首饰”2件作品,从全国416套3568件参赛商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大赛金奖、铜奖。

  刘茂娇 孔德虎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大足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