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陈维灯)4月17日,首届“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圆桌论坛在南川举行,近20位国内外知名茶学专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群体品种植株植物学分类地位、历史文献、茶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金佛山在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上的重要地位。
“在此次圆桌论坛举行之前,由10余位国内外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科研考察组,已经完成了南川、江津、綦江、万州、酉阳等地区的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刘勤晋介绍,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历史文化古籍查询、田野民俗调查,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生物学、生化学、遗传学分析研究等多层面、多方位、多学科比较研究证明,重庆及长江三峡地区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区域。
刘勤晋介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商周及此前时期,生活在重庆及三峡地区、以“百濮”为代表的土著居民首先发现了茶,而金佛山(古称狼猱山、九递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居民最早将野生茶移入园中,实现茶树人工栽培。
刘勤晋还引用《尔雅注》释木篇、《广雅》《出歌》《茶经》《四川通志·卷七十四》《南川县志》等多部古籍的记载,证明金佛山在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蜀地区作为先秦时期中国茶业的摇篮、茶文化孕育之地的地位长期被忽视。”南京农业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茶学博士刘馨秋从先秦时期巴蜀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早期文献记载情况,进一步论证了巴蜀是茶叶与茶文化的起源地的观点,并从茶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出发,探讨了巴蜀在中国茶业与茶文化发展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则从植物的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等方面,论证了巴蜀是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
虞富莲介绍,有着茶圣之称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确了茶树的性状、产地、大小和采摘方式,“今天,在湖北西部、重庆和四川南部沿江流域,都有直径80厘米以上的大茶树。这样的茶树只能爬树砍枝采茶,与陆羽的记载一致。”
刘勤晋介绍,10月,“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学术研讨会也将在南川举行,将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从历史文献、资源分布、茶俗文化等方面就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进行学术探讨,并在金佛山举办“巴蜀茶文化发祥地”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