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好的时候愁销不脱,行情好的时候又愁不够卖。”4月11日,在城口县今年首期“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产业订单”签约仪式上,该县明中乡生猪养殖户黄学银的发言,引起不少农户的共鸣。
当天,黄学银和其他46个农户代表一起,与城口县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价值1亿元的订单,“终于可以安心搞生产,不用担心卖货难了”。
城口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通过“3个联合体”,使农户与企业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参加签约的一位农副产品销售企业负责人讲了一个故事:去年,企业获得一笔市外大订单——在半年内为对方提供100万只山地鸡。
城口山高林密,绝大多数农户都养有山地鸡,常年出栏数量在300万羽左右——按理说,完成这个订单并不难。
“家家户户都在养,但规模养殖户并不多。”该负责人说,由于收购环节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企业不得不提出分批供货的请求,首批供货量为8万只。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城口农产品‘要啥有啥,要啥没啥’。”城口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山地立体气候明显,生态良好,物产丰富,因此“要啥有啥”;但同时,由于生产分散,难以形成商品化所需的规模,陷入“要啥没啥”的尴尬境地,不敢轻易接手“大订单”。
“养了十几二十年猪,这还是我第一回跟人签合同!”今年61岁的刘昌安是咸宜镇环流村6社农户,他与城口县林之汇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双方约定:老刘按老方法用玉米、红薯、野草喂猪,不能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或兽药;收购时,林之汇以每斤高出市场价3至4元的价格收购,相当于一头猪能多卖三四百元。
林之汇负责人周健表示,虽然成本略微上升,但有稳定的货源和品质保障,有助于企业增强议价能力,从长远看,企业发展后劲更足。通过这次签约,林之汇今年能收购到的按传统方式养殖的肥猪数量较常年可增加2000多头,让公司开拓高端市场的信心更足。
由于目前城口像刘昌安这样的散户较多,能实现“订单生产”的比例偏低,因此城口准备建立“3个联合体”,包括:“龙头企业牵引+专业合作社联动+农户广泛参与”三方协作的产业化联合体、“生产端+供给端+销售端”三端协同的产业化联合体、“标准化+加工化+数智化”三化融合的产业化联合体。
“我们希望通过‘先抓市场,后抓生产’的办法,倒逼广大小农户主动加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解决当前部分乡镇农业生产中组织化程度不高、抱团程度低等问题。”城口县有关负责人表示,3个联合体各有侧重,但最终目的是通过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上所处环节和所占份额,让企业和农户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要让城口‘要啥有啥’不是一句空话。通过‘3个联合体’的建立,有效扩展市场,让城口农特产品进入高端餐饮业,开拓东南亚等国外市场!”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城口将在研判消费市场趋势的前提下,在生产方面继续推动城口老腊肉、中药材、山地鸡“一主两辅”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在销售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支持订单农产品生产,组织由城口本地生产的有规模、有品牌、可追溯、联农带农农产品进入产品市场,推动农产品卖得好、卖得远、卖出好价钱;在加工方面,继续扩大中药材、食用菌、核桃、茶叶、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减少生鲜农产品受价格波动影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