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南街道綦齿社区老旧小区外墙及消防通道改造后焕然一新。(綦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
|
文龙街道沙溪社区“大党委”成员带领党员干部在暴雨天后清理路面。(綦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
“现在,楼栋之间的环境整洁清爽多了,再也没有臭味,我们出行舒心多了。”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居民王福佑看着住了几十年的社区变美,赞叹不已。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发生在綦江区每一处“毛细血管”,这得益于綦江区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推行。
2022年以来,綦江区紧紧抓住社区这一基层治理单元,综合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政法系统下沉社区的干警、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要素,有效整合各级资源,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在社区与部门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协作、互助的桥梁,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区调配辖区人员、资源的能力,探索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关键词 获得感
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更有力
元屏大道是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辖区内的一条主干道。曾经,这里有一段人行道被汽修厂进出的汽车碾烂,居民每每路过,要么晴天一身灰,要么雨天一身泥。“居民多次反映,但汽修厂几经转让,权责不明,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新街子社区党委书记张鹏说,转机来自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建立。
綦江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公务员局局长范静是该社区“大党委”的第一书记,到任后,她立即协调新城建设(食品园区)管委会和区城市管理局,争取到路面翻修资金,去年9月,路面翻修完工。
张鹏介绍,社区700多名党员都被聘为“红色管家”,平时负责收集居民意见,向社区反映,社区再通过“大党委”每月一次的党建联席会议,集中提交研判,最后通过“大党委”现场办公将提交的问题解决。
“我们将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机关干部、社区民警等纳入社区‘大党委’组织,由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书记,社区所辖学校、物业、银行等重点企业单位党政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綦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郭万里介绍,第一书记负责定期召集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和重大事项,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委员则负责社区所辖区域内基层党建、安全稳定等工作。
“第一书记最大的优势在于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关系,整合辖区单位资源。通过协调人员配备,让有生力量向基层倾斜、精兵强将向基层下沉,有效提升街道社区调配资源的能力。”郭万里说,这样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从“喊不拢来”向“召之即来”转变。
关键词 幸福感
社区治理资源优势更集中
“房屋没有产权,希望落实房改政策,尽早拿到产权证”“树枝太高,影响采光,需要修剪”……古南街道綦齿社区党委书记叶晓波的手里,拿着一张问题清单,里面是社区8个党支部收集上来的5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社区层面就能解决,有的则需要依靠“大党委”整合资源来解决。
綦齿社区是原綦江齿轮厂的家属区,企业转型后,原家属区7个工人村与企业剥离,由原企业大包大揽所有事情变为移交社区管理。作为老旧社区,这里流动人口多,单体楼栋分布广,基础设施陈旧,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社会治理压力较大。
设立“大党委”机制后,原綦江齿轮厂办公室主任秦文忠成为“大党委”委员,经过他的协调,社区盘活闲置厂房资源,将产生的收益用于补贴家属区职工,2000多名原齿轮厂职工和家属因此得到了实惠,收获了扎扎实实的幸福感。
“在过去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社区‘喊不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情况。”郭万里说,现在通过第一书记下沉帮带、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有效运用资源、项目、需求“三张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将辖区内所有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形成共抓基层党建、共联服务群众、共抓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区级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互联互通,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关键词 安全感
平急转换运行机制更顺畅
文龙街道沙溪社区君鼎疆上小区至营盘山公园间有一条长约160米,宽约3.5米的便道。这里曾是君鼎疆上小区施工用的便道,施工结束后便被废弃。由于这条便道是附近居民通往营盘山公园的捷径,因此即便没有路灯、路面湿滑,大家依然选择从此通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接到居民的反映后,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区人大办公室主任吴文碧立即赶赴现场办公,协调筹集资金,硬化路面、安装路灯、补种绿植,解决了这起“疑难杂症”。
让居民收获更多安全感的不只是沙溪社区。回忆起去年6月27日那场火灾,綦齿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任晓梅很是感慨:“二村小区有4栋居民楼,全是高层建筑,建好交房后一直存在漏水问题,消防水泵送不上水,怎么都查不到漏点。”任晓梅说,“大党委”接到社区反映后,协调各方资源,筹集了70万元资金,将4栋楼的水管和消防水泵全部进行了改造,“正是改造好的消防水泵救了这4栋21楼几家住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更大的财产损失。”
“在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明确由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统筹调度人力资源,驻社区单位不等‘吹哨’、主动报到,参与应急处突。”郭万里介绍,通过“大党委”发挥作用,建立起区级部门与街道社区联动应急处突长效机制,在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等工作中有效协同社区应急处突。
关键词 认同感
助推发展质量效益更凸显
如何引导居民转变观念,从原来企业管理的受惠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綦齿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动起了脑筋。
“我们社区居住的大多都是跟齿轮厂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居民,最不能丢的就是‘齿轮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孙萍说,社区“大党委”发挥齿轮“咬合精神”聚合群众,发挥齿轮“转动精神”融合群众,发挥齿轮“输出精神”和合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对党组织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和睦友爱……正是有了社区“大党委”发挥“齿轮精神”,綦齿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重庆市书香社区”“綦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通过社区‘大党委’的积极作用,我们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增加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激活基层社区治理每一个细胞单元。”叶晓波说,让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切实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郭万里介绍,为催生“大党委”内生动力,綦江区还强化督查考核,开展赛马比拼。社区“大党委”党委成员履职情况被纳入年度考核及单位党建考核内容,对作用发挥突出的社区“大党委”和表现优秀的成员进行集中表彰,优先评优评先;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直接取消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并将相关情况反馈至其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并视情况进行谈话提醒、撤换调整职务等处理。
“通过多角度的督查评价,綦江区将‘大党委’工作情况作为促进城市基层党建、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推动健全社区‘大党建’体系、形成大联动格局,助推发展质量效益更加凸显。”郭万里说。
(通讯员 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