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早,渝北区临空农业公司职员曾治衡再次走进红锦大道60号,旁听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与他一道参加旁听的,还有来自江津的市民刘泽汉。
2008年,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首次实行普通市民旁听,这一举措成为常态,并一步步达成程序化、制度化。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项工作一度被按下“暂停键”。如今,两位市民再次走进人大常委会会议现场,亲身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这次赶上了,既有听取审议政府相关部门人事任免事项,又有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议题,更多的还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议程。”时隔三年,第二次参加旁听的曾治衡说,申请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个人兴趣,“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曾治衡说,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开得很扎实,“亲眼见证人事任免事项的职权行使过程,直观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最新举措。最真切的感受是,会议程序越来越规范,人大常委会委员履职更务实更具体了。”
曾治衡说,旁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情况,见证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重要职权的行使过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深入了解自身行业发展和走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旁听制度越来越健全
今年77岁的刘泽汉来自江津区白沙镇,旁听前一天,他从江津赶到大渡口的儿子家,29日一大早就乘轻轨来到人大常委会会议现场。上午的全体会议持续了2个多小时。刘泽汉一直注意力高度集中,消化吸收信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点。
第三次参与旁听的刘泽汉,更关注此次会议传达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市委相关要求,希望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福祉相关政策等。
一个月前,他通过重庆日报了解到疫情后将恢复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当即通过电话联系,并按照公告时间来到现场报名。29日上午8点左右,他准时抵达人民大厦一楼,出示身份证领取旁听证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会议旁听室。
“旁听制度提高了立法、监督等的透明度。”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蔡斐认为,通过旁听,不仅让群众更直观了解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更搭建了群众与政府、人大工作的桥梁,“让大家形成一种观念,即市民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关注,虽然有些不能一下子就解决,但至少看到相关部门有方向、有应对,正在谋划解决方案。”
打造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实践的新亮点
“公民旁听是一个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好举措。疫情后恢复,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自信。”曾治衡说。
2019年9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主任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办法》。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群众参与作为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为公民了解人大工作、知晓政务政情、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
“公民对旁听人大会议的热情不断提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旁听拓宽了了解民意、汇集民情的渠道,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扩大旁听范围、拓展参与人群、完善旁听方式等,进一步提升旁听质效,形成相关工作闭环,助力打造我市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实践的新亮点。
链接>>>
如何申请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办法》,凡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渝工作或居住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均可自愿申请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新闻处、信息技术中心)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一般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10个工作日前,通过本市新闻媒体、“重庆人大网”发布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公告。
市民旁听一般采取现场报名方式,视情可采用电话申请、网络申请等方式。
现场申请方式:申请旁听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到申请地点领取并填写旁听申请表,办理旁听申请登记等事项。
在受理旁听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完成申请旁听人员汇总登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于会议召开前2个工作日,电话或短信通知获准参与旁听的申请人。
旁听人员凭有效证件,在会议开始前30分钟,前往旁听地点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签到并领取旁听证,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进入会议旁听室。
(记者王亚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