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 “一针一线” 绣出最美家乡河
第010版:2023年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上一版 下一版 
荣昌 “一针一线” 绣出最美家乡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荣昌 “一针一线” 绣出最美家乡河

  市民漫步荣峰河畔 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荣峰河上美的使者

  “最美家乡河”——荣峰河

  核心提示

  春和景明,漫步荣峰河畔,一渠清流,两岸海棠,美不胜收。跑步的人们听着阵阵鸟鸣,嬉戏的孩童蹲在溪边观察花草……好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

  十里清溪似画廊,棠花夹岸满河香。近年来,荣昌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对荣峰河全域开展综合治理,围绕治污排涝、活水清源、文化提升、景观打造等维度,下足“绣花”功夫,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条“最美家乡河”。

  从2012年荣峰河启动综合治理,到2022年入选第二届“最美家乡河”。10年来,荣昌用“一针一线”的功夫,绣出了一湾清水的诗情画意,换来了移步易景的人文景观,激起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池春水”。

  “穿针引线”强联动 长治久护换来河清木荣

  2月25日一大早,荣昌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便开始沿着荣峰河畔步行出发,逐一清理河岸草坪上的垃圾、栏杆上的果皮和浅水区的漂浮物,以实际行动美化新荣昌,保护荣峰河。

  2013年,荣昌按照“属地负责、行业配合”的原则实行“河(段)长制”。2014年底,荣昌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及重庆市唯一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以荣峰河为试点,以“河长制”和“河段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河湖管理体制工作。

  作为我市“河段长制”首推地,如今的荣峰河已经形成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区级河长,属地镇街4名党政主要领导任镇级河长,10名村级河长组成的三级网格化河长构架。

  “河长制的实施推广,使荣峰河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转变。”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搭建起了“1+1+N”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即每条河流有1个责任部门、1名技术河长、若干名区镇村级河长,形成了三级河长发现问题、技术河长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责任部门最后解决问题、广大市民共同监督的闭环式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以河长制为“针”,荣昌不断串联荣峰河综合治理的千头万绪。通过开展河道两岸污染源专项整治和流域专项整治行动,划定河道200米畜禽养殖禁养区和500米限养区,关闭沿河两岸养殖场和采石场47家,关闭非法排污口3处,综合治理河道7.8公里,并在河道两岸全线铺设雨污管网,彻底解决污染源问题。自2016年起,荣峰河流域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林草覆盖率9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100%。

  如果循着治理成效再次审视荣昌河长制工作体系,其创新设置的技术河长可谓是一个“亮点”。据介绍,在荣峰河开展综合治理的初期,荣昌就着眼将河道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紧密结合,聘请专业团队开展规划设计的同时,围绕水利、文物、古建筑、园林景观、桥梁、管网等多行业组建专家组,参与规划建设全过程,让河道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释放内在动力。

  如针对雨污混流的情况,由技术专家组参与系统规划,将雨水、污水、排水、强电、弱电等市政基础管线全面科学地整合于一个地下管廊中,杜绝河道沿岸重复开挖;针对河流调控能力弱的问题,在沿河修建了2座液压自动控制的景观钢坝和1座橡胶坝,可以在两分钟以内完成泄洪和蓄水,既解决河道蓄水、洪水顶托防洪问题,又提升亲水效果和景观效果;针对荣峰河“亚行生态段”两岸成片的原生竹林保留较好的情况,在整治时尽可能保留河道两岸原生植被,同步将一些价值高的植物移栽回河岸,形成美丽的生态景观。当前,沿岸共保有本土植物78种,水生植物13种。

  “行针步线”优布局 传承创新留住水韵文脉

  “美景荣峰河呐,亲亲荣峰河……”春日晴好,时常可在荣峰河畔看到市民朋友载歌载舞的情形,艺术家们练习合唱《亲亲荣峰河》,音乐爱好者奏响萨克斯、电子琴,大爷大妈们则就地跳起广场舞……

  为赞誉家乡河之美,当地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们自发地创作了一系列诗、歌、画,《亲亲荣峰河》便是其中之一,同样广为传唱的还有《夏布小镇之歌》《荣昌八景梦中来》《放歌百竹园》等歌曲。

  如果说诗词歌赋为家乡河增添了一份灵动,那么水韵文脉则是家乡河的灵魂。因此在治理之初,荣昌就考量把百姓寄托精神情愫的文化“外化于形”,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昌州文化特色的新地标。

  强化保护与传承,留住水韵。在治理中,针对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和历史文物予以保护和利用,共保留原生态的水利工程3处,维护、扩建、整治和除险加固了始建于1966年的东方红水库,巧妙改造运用3条拦河堰等水利设施。尤其是针对荣昌八景园中的拦河堰,经过巧妙设计,在保留拦河堰原状的基础上,新增假山石造型堆砌而成的“宝岩飞瀑”景点,成为了市民朋友的拍照“打卡地”。

  抓实重塑与创新,重现文脉。在治理中,将挖掘重塑历史文化与河道整治有机结合,使史料中的文字、画面从书本中走出来,变为真实可赏的景致。其中,兵马滩湿地浅滩创新结合地形地貌及兵马滩的历史文化,在河段打造一个“马”字浅滩造型,重现典籍记载的明末故事。

  山水咫尺方寸间,遇见最美家乡河。荣昌对于荣峰河的“行针步线”远不止于此。对于这条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相融其中、代代传承的家乡河,从其生态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之初就已开始布局文脉的传承——

  家乡河的建设重在乡亲的参与。创新开展荣峰河综合整治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350余条,并有效结合运用。如在百竹园荣峰河亚行生态园建设中,开展诗词楹联、建筑征名、绘画、书写诗联等征稿活动,吸引上万名群众参与,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83岁。

  家乡的建设,重在地域文化的发扬。秉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沿岸建设中,因地制宜注入地域文化元素:结合“海棠香国”雅称,以“香花海棠”“海棠烟雨”“醉美海棠”等为主题打造海棠景观;在当地居民从前漂洗夏布之处,建起中国夏布小镇;百竹园仿竹制品的民俗亭子,是从传统竹制品“筲箕”“簸箕”“斗笠”等中提取的设计灵感;猪文化雕塑,展现世界八大、中国三大地方良种猪之一的荣昌猪……

  如今,荣峰河流域已建成中国夏布小镇、猪文化长廊、海棠园、人民公园、荣昌八景园、人大文化园、兵马滩湿地、百竹园、亚行生态园、眼镜产业园、东湖湿地公园和东方红水库等12个各具特色的景观版块。其中的荣昌人大文化生态园,是全市唯一的人大制度宣传主题园。

  “细针密线”增动力 景美业兴添彩品质生活

  徜徉荣峰河,你很难将荣昌与缺水联系在一起,也不敢相信这里原来是臭水沟,但10年前这却是事实。曾经的荣峰河,一面是沿河两岸工业污染严重,一面是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11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

  如何破解?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选择。

  荣昌把荣峰河水质优劣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从根本上转变治水思路,把节水放在治水工作各环节的首要位置,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取、用、耗、排的全过程监管。

  尤其是针对工业发展,一方面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项目落地,另一方面针对河边布局的眼镜产业园、电子电路产业园,在建园之前就规划建设了现代化污水处理设备,并积极支持园区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如荣峰河所流经的荣昌国家高新区板桥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建设生产用水不外排项目、河包粉条产业园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自主推动水循环利用……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22年底,荣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75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

  以针引线,这条发源于农村、流经城市、穿越国家高新区的家乡河,在荣昌细针密线、精雕细琢中,在“人、景、河”“文、体、旅”“产、城、乡”融合中,已然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会客厅”。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立足长远规划建设的140公里“棠城绿道”作用渐显,市民从荣昌城区的任何一处,都能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河岸及公园,真正实现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荣峰河沿线产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先后开发了20个房地产项目,建成了510万余平方米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形成了沿河大小广场16个,发展了美食一条街、夜市一条街等消费网红地,已然成为市民“广场舞”“坝坝舞”的热门地,群众自发开展音乐会、文艺演出的首选地。

  绿水青山间,荣峰河沿线风景已成为市民生活、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轴斑斓画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荣昌旅游、休闲、创业、生活。

  链接>>>

  荣峰河概况——

  荣峰河是长江的三级支流,属沱江水系。发源于荣昌区直升镇烂木桥水库,河道全长27.8公里,全流域面积76.5平方公里,流域人口20.6万人,含河库、湿地、河流交汇口等多种水景观资源,有玉带河等一二级支流8条。

  2016年10月,获评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8年10月,获“发现重庆之美——百万网民点赞重庆最美河流”活动第1名;

  2019年6月,上榜《重庆最美河流地图》;

  2022年2月,入选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是重庆市唯一一条入选河流。

  王琳琳 黄伟 刘茜 图片由荣昌区水利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