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康乐镇郭家社区的重庆百易诚电子有限公司,在深圳打拼20年的老板龙仕成谈及为何返乡,如此说道:“房租、人工、电价都比深圳便宜许多,唯一增加的是物流成本,何乐而不为?”
“政府帮我们建好了厂房,租过来简单装修就能投产,且头三年里免两年租金。”位于鹤峰乡莲花社区的宏川(重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刚开业3个月,企业负责人张永彪表示,开办企业已投入850万元,如果没有政府配套建设的厂房,至少要多花费300万元。
政策护航
助推困难群体到车间就业
有了创业主体,如何带动就业?
就业帮扶车间的激励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奉节对带动10人以上、稳定就业1年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的返乡入乡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对就业帮扶车间(原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每名500元/月的标准给予带动就业绩效奖补。
在康乐镇铁佛村的铁佛脐橙种植股份合作社常年务工的40多人中,有20多人都是脱贫户或监测户。49岁的监测户吴修梅告诉记者,家里两个女儿读书,老公也有疾病,家里的经济重担都在她一个人身上,“在合作社每小时工资为16-18元,每个月有3000多元,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
康乐镇镇长唐可人表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了农村留守妇女、闲散劳动力,能够就近带动群众就业。目前,该镇已发展8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206人,其中脱贫户、残疾人、低保户96人,每人月均工资达到3200元。
一方面是政策的激励,另一方面是认定的灵活。
“不是非得要厂房那种形式才算车间,我们还探索出了其他几种形式。”奉节县人社局人才就业科工作人员高翔说,比方说“家庭式”,针对部分人员年龄偏大、身体有残疾的情况,奉节把就业车间搬到了村里甚至老百姓的家里,让老百姓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又比如说“入股式”,通过企业车间加基地,引导老百姓以土地、帮扶资金入股种植、养殖行业,目前已发展13家;此外还有“统分式”,如重庆众盈服装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设立总厂,另在竹园镇、吐祥镇、兴隆镇建分车间,带动就业230人。
各种政策加持下,仅去年奉节就新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0家,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总数达到102家,带动就业4500余人。
集中入园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企业来了,是否随意选址建厂?答案是否定的。
奉节按照“1+7+N”规划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园,即做强“1核心”: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县返乡创业园);新建“7重点”:兴隆、吐祥、竹园、公平、甲高、安坪、鹤峰返乡入乡创业园。拓展“N多极”:其他乡镇、街道采取多元化发展方式,建成至少1个就业帮扶车间。
其原因有多重:一则“家家点火、户户生烟”的模式,既不利于环保,又不利于规模和集群发展;二则7个重点乡镇的布局,有利于带动更多的就业困难群体;三则奉节园区少、规模小、资源整合不够、服务支撑不足等,如此布局可以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记者注意到,7个重点园区建成时间有先后,它们之间也出现了迭代或升级的现象。比如说较早的安坪镇返乡创业园里,就有皮鞋、雨伞、果酒等企业,而较晚建成的园区,龙头企业的效应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如竹园镇以服装为主,兴隆镇以药材为主。这样有利于做出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并延伸产业链条。
重庆百易诚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音圈(扬声器配件)的企业,为小米、索尼、比亚迪、JBL等企业做配套,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在其带动下,另一家做鼓子(同为扬声器配件)的企业也从深圳迁了过来,未来也许还会有其他上下游企业迁入。
“有集中才有集群,有集群才更有竞争力,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张永祥表示,奉节将继续深耕就业帮扶这一领域,力争到2025年培育规上企业15家以上,吸纳就业2万人以上,园区总产值超过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