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从事外贸多年的郑小明得知这一新模式后,于2月1日前往大足区沟通相关事宜,结果让他非常欣喜。他经常从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五金、微型农机和其他金属制品出口,不仅报关繁琐,也存在商户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等问题。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些痛点都能迎刃而解。
双方一拍即合。两天后,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在大足成立。3月2日,由该公司组织的39万元货物,从永川港运往越南太原,这也是重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公路货物运输首单。
郑小明透露,在这一新模式下,他们将加大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力争到今年底,通过市场采购的贸易方式出口金额达到5000万元。
新机遇
大足发力打造五金产品出口“集聚地”
如果说易贸供应链是“闻风而来”,那大足龙水五金城的企业则是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期待已久”。
生产木工刀具的重庆翔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大足区的进出口“大户”,每年要出口1000万元左右的货物。其销售经理肖文芳介绍,公司以前很多出口的产品,都要运往义乌等适合小额贸易的城市出口。
“我们晓得大足可以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非常激动。”肖文芳说,公司迅速成立了大足区美锋工具经营部,以“适配”这一新型贸易模式。由此,大足区美锋工具经营部的货物也成为重庆首单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之一。
还有很多大足企业跃跃欲试。
重庆明友钢具制造有限公司也生产木工刀具,其经理吴佳伟表示,也准备尝试这一模式,将产品销往东南亚。
重庆市大足区澳林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经理侯亿林则称,公司的五金产品出口到世界多个地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模式很适合企业产品特性,后续也会与客户沟通,通过这种模式出口货物。
据了解,大足龙水五金城是全国重要的五金产业基地,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拥有境外采购商约560家,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大足落地试点,不仅有助于更多本地商户从事外贸出口业务、拓宽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龙水五金城的辐射范围。”大足区副区长杨桦表示,随着这一外贸新模式的完善,有望吸引国内更多城市的五金产品到大足来出口,从而使大足成为国内知名的五金产品出口“集聚地”。
对此,大足区也有相应的规划,包括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大外贸业态融合力度、畅通物流支撑等。“我们还会加大人才引进,不断做大做强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力争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杨桦说。
新动力
该模式将推动重庆整体外贸进出口发展
2月14日下午,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在大足区,就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企业代表交流。第二天,许新成便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讨论企业提出的诉求。同时,他还直接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探讨如何加速推进这一外贸新模式。
2月23日下午,重庆海关等部门的代表到大足区,与企业又进行了一次座谈,就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关问题进行沟通。
这些,其实是重庆非常重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且下决心要做好此事的一系列佐证。
许新成说,去年重庆外贸稳中有进,实现进出口额8200亿元。但如今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形势多变,重庆未来的外贸进出口压力重重,“找到新增长点”是重庆在外贸方面需要着力的重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不仅是重庆外贸的新模式,更将成为重庆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他认为,国家认定大足龙水五金城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区域,不代表只有大足可以运用这一新的外贸模式。其他区县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性,寻找相匹配的产品,再以这一模式扩大进出口规模,从而推动重庆整体外贸进出口发展。
许新成的话并非虚言。
重庆有很多适合这一模式的专业市场和外贸业态,未来都可以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叠加,释放更多动能。比如跨境电商,就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非常契合契合,两者联动,完全可能实现1+1>2的效果。
同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虽然只能以小批量、小规模的方式出口货物,但能有效增加市场出口主体企业数量,实现积少成多。2022年,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外贸额已达到了3200亿元的规模。目前,重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大足区,还是市商务委、重庆海关等职能部门,都将针对这一新模式进行完善。
比如,市商务委将在支持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宣传、培训力度,让更多经营主体了解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同时,重庆还将谋划引进更多相关的专业公司,让他们去为经营主体服务,让更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这一新模式实现货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