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固本基 踵事增华行致远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废旧物资处置招标公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第010版:公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栉风沐雨固本基 踵事增华行致远
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废旧物资处置招标公告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栉风沐雨固本基 踵事增华行致远
——《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可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遭遇了抗疫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近年来最严重的电力资源紧张,困难和压力超出预期。一年来,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实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总体平衡。最新发布的《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表展现了全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遵循科学发展“总基调”,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22年,面对困难局面,全市及时组建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班,对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动态梳理发布稳经济政策包。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产业链逐步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人均GDP达到90663元,增长2.5%,较全国高49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479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3万美元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3.3%,第三产业增长1.9%。非农产业占比为93.1%,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70.07万亩,比上年增长1.7%。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汽摩产业增长7.1%,继续引领全市工业增长。服务业基本稳定,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下降2.3%。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3.23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41.61万户。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健全完善。郑渝高铁全线开通,枢纽东环线正线建成通车,江跳线等61公里城市轨道投入运营,红岩村大桥等桥隧项目建成投用,城开高速城口段等16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垫丰武高速公路等开工建设,寸滩国际新城邮轮母港港口工程全面开工,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船闸工程建成投用。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002公里,公路路网密度226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781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463公里,日均客运量249.98万人次。信息网络不断增强,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81.74亿元,增长23.5%。互联网用户5108.80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326.06万户。

  保粮食能源安全力度加强。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增长1.7%,粮食总产量下降1.8%。蔬菜生产量质双升,全市蔬菜收获面积增长2.6%,产量增长4.0%。特经作物快速发展,全年水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香料产量分别增长7.2%、2.5%、4.3%、11.1%和14.2%。畜牧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市生猪出栏增长5.4%。能源供给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增长1.6%,天然气产量增长1.5%。其中,页岩气产量增长1.2%。

  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213.34万人,比上年增加0.9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96%,比上年末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年流出市外人口403.53万人,比上年下降2.2%;市外流入人口221.45万人,比上年下降0.6%。农民工返乡创业效果持续,全市外出农民工509万人,下降0.9%;乡内农民工242万人,下降0.1%。

  二、抓住科技创新“动力源”,新兴动能持续集聚

  2022年,全市全力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提速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科创载体,投用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金凤实验室、卓越工程师学院等科教平台,启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科技创新更趋强劲。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端新型研发机构82个,国家质检中心18个。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22万件。共有有效注册商标78.21万件,比上年增长12.7%。修订、制定地方标准(不含工程建设、食品安全)211项。

  数字产业成效显现。全市开展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制造业数字化率稳步提高,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07个,新认定智能工厂22个、数字化车间160个,推动企业“上云”1.3万余家。

  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1.1%,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3%、7.5%、12.3%和6.5%。全市光伏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40.1%,工业机器人增长31.8%,服务机器人增长19.5%,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1.4%,电子元件增长5.7%,集成电路圆片增长9.4%,新能源汽车增长1.4倍。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增强。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6%,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5.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9.8%,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4%。

  新兴消费加快壮大。线上消费延续较快增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1%。绿色智能消费表现亮眼,全市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倍,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15.9%、6.3%、7.8%。

  三、共谱城乡建设“协奏曲”,区域特色持续彰显

  2022年,全市全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双核联动联建工作机制实质运行,双城“1+5”合作协议加快落地,获批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跨省公交线路增至20条,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部实现,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逐条落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87.99亿元,占全国的6.4%、西部地区的30.2%,比上年增长3.0%。

  “一区两群”发展合拍共鸣。滚动实施167个“一区两群”区县协同项目,主城都市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两群”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生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2.42亿元、5152.87亿元和1628.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1%和3.2%。

  城市更新步伐稳步加快。“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基本建成,9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投用。完成450个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项目,新建25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73个口袋公园。启动33个片区路网更新,打通“断头路”50条,完善提升人行道1900公里,建成1.2万个小微停车场泊位。

  乡村振兴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整治农村危房4147户,新改建农村厕所5万户,完成30个小城镇环境提升示范项目,“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3797个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6:1,较上年缩小0.0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14.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四、打好国内国际“组合拳”,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2022年,全市全力稳投资、促消费、保市场主体,稳外贸、稳外资、优环境。开展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开展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借助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内陆开放能级加速提升。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和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1%、9.9%和7.5%;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6%,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0%。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0%、10.4%,二者合计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5.7%,对整体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4%。重大基础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全市在建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354个,较上年增加34个;合计完成投资增长19.5%,高于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0.5个百分点。

  开放通道全面拓宽。全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4.8万标箱、货值251亿元,分别增长32%、34%。新开辟运行线路78条,通道网络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5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近30%,已稳定运行线路近50条,辐射亚欧超100个城市节点。截至年底,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9条,覆盖全球36个国家80个城市。

  对外开放稳中有进。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1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0.3%。截至年底,累计有3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自贸区建设卓有成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7272户,注册资本总额1565.79亿元。其中,新增注册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28户,注册资本12.56亿美元。引进项目48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873.95亿元。

  五、绘就碧水绿妆“新画卷”,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22年,全市全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成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两江新区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城市,制定实施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持续显现,全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8%。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32天。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6.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点次达标率为97.1%,其中,昼间点次达标率为98.8%,夜间点次达标率为95.4%。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市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完成营造林面积33.3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5.0%,全年水资源总量373.46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7.4平方公里。

  六、画好幸福社会“同心圆”,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2022年,全市全力惠民生、兜底线、防风险、抗疫情,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比上年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快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重庆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增速比全市农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居民就业稳步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67万人,超额完成6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实现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预期目标。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5.7%、2.1%和2.7%,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7%。兜底性政策持续推进,年末共有21.8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8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固推进,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较上年提高0.84、0.12、0.38和4.57个百分点。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博物馆130个,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国家5A级景区11个。医疗卫生事业平稳有序,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24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0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28万人。健身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4.53万个,较上年增加0.87万个。

  2022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