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新变化
第008版:开局谱新篇 奋进新征程·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新变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涪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新变化

  龙门桥滨江公园

  榨菜集团智能化生产线

  涪陵大顺梯田

  新妙镇十字村环境整洁 摄/黄河

  收割榨菜 摄/黄河

  核心提示

  2023年涪陵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涪陵区要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到乡村振兴上来,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新变化。

  新的一年,目标已明确,为涪陵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涪陵将步履不停,持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一幅靓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涪陵大地上徐徐展开。

  守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2年,涪陵区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306户868人,累计标注监测对象1117户2969人,消除风险545户1418人,未发生返贫致贫;全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16697元,增速12.08%……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涪陵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果巩固,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

  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2022年,涪陵“三条底线”守住守牢,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闲置耕地复耕复种4.2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1200亩。

  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年,涪陵坚持抓实“巩固”,通过建立起“12653”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和“9有9无4高”村级监测帮扶工作标准,制定重点风险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隐患“六清六核六落实”排查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868人、累计消除风险1418人,全年未发生返贫致贫。

  促进了农村群众持续增产增收。2022年,涪陵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通过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强化稳岗就业、克服疫情影响等,在持续壮大“2+X”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家庭农场1197家、农民合作社1270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833人。

  接下来,涪陵将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守“三条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配套水网建设150公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的同时,扎实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及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抓好特色产业10条、稳岗就业13条政策落地,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保持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加大向低收入脱贫人口、脱贫村、重点帮扶镇村倾斜力度。

  抓发展

  提质增效念好致富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走进涪陵区百胜镇的青菜头基地,田地里人头攒动,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收割、搬运青菜头,一片忙碌的景象,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亮丽的风景,既是乡村振兴践行的风景,也是村民旅游发展、产业致富的美好呈现。”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涪陵因地制宜发展青菜头等特色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发展种植青菜头的同时,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并充分利用自身榨菜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2022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突破73万亩,总产量达177万吨,并建成了以榨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38个,吸引区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助农增收2亿元以上,让“青疙瘩”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目标。

  发展壮大产业,除了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也尤为关键。

  近几年,为进一步推动青菜头产业发展,涪陵充分依托榨菜产业优势,聚焦延长、补齐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有效路径,在榨菜产区创新开展榨菜产业“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

  2022年,涪陵累计发展榨菜类合作社258家(其中榨菜股份合作社197家)、常年半成品原料加工户1700余户、榨菜生产企业41家,全区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32亿元。

  坚持“科创+”“绿色+”,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深化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互联网+榨菜”,切实提升产业品质,推动全区青菜头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2022年,涪陵成功选育出适宜海拔800米—1300米地区栽培的国内第一个高山青菜头品种“高山青”,开创了高海拔地区种植青菜头的先河。“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落地涪陵,中国首个榨菜指数上线发布。“互联网+榨菜”被纳入全国100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区县试点。

  不仅是青菜头。2022年,涪陵以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产业链为牵引的“2+X”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持续壮大,收砍青菜头73.08万亩,实现榨菜产业总产值132.87亿元;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累计达10.36万亩,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115亿元。

  其中,“涪陵青菜头”“涪陵榨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涪陵榨菜纳入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新认证绿色食品21个、名牌农产品9个。

  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有效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09个、累计达196个,覆盖全区53%的行政村(社区),24万余名农民成为了股东,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17万余亩。2022年全区369个涉农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13638.39万元、村均36.96万元。

  成功申报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区县,成功纳入产油大县奖励补助,纳入全市农村改革试验区;成功申创“创20”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合作机制成员单位,获批与西南大学共建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农业科创能力持续加强。

  接下来,涪陵将持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坚持巩固发展榨菜、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青菜头、中药材种植基地分别达73万亩、11万亩以上),大力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升创全国性示范园,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涪陵园区,力争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5.5%。

  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有效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做强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

  促振兴

  融合发展建好新乡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走进江北街道二渡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面面生动形象的彩绘墙……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二渡村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擘画发展蓝图、循序渐进夯实振兴基础,着力打造绿野乡美新二渡。

  具体来说,涪陵在立足自身优势,聚焦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起一条“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闲置农房,释放发展活力,让游客在二渡村不但能感受乡村田园美景,还能留下独属于二渡村的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已有3户农户在进行农家小院改建,预计半年左右可改建完成。全部营业后,二渡村日游客接待量可达800人。同时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980平方米,直接受益农户15户,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渡仅是涪陵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例子。

  2022年,涪陵区创新推出“坪上新乡村”建设。

  据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坪上新乡村包括蔺市街道、马武镇、青羊镇、同乐镇、龙潭镇、增福镇、大顺镇7个镇街107个村(社区)839.7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涪陵坪上优越区位交通条件、独特自然生态环境、厚重人文历史底蕴、良好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新乡村图景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聚力建设高效农业、人文休闲、度假康养、创业创新、和美善治“坪上新乡村”。其中,“马武镇—蔺市街道片区”成功纳入第三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具体来说——

  强化组织建设。为更好地推动坪上新乡村建设,涪陵区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累计近1亿元,围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畜禽、道地药材、现代林业等坪上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产业。

  优化人居环境。通过实施龙马大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示范带工程,3个传统村落修复保护工程,50公里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工程,持续优化坪上新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坪上村容村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又和美,乡村生活令人期待。接下来,涪陵将始终坚持把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作为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个重要抓手,聚焦产业融合,落实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内外兼修、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全面提升乡村面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新提升。

  其中,涪陵区首届五彩油菜花节暨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成果展将于3月中旬在罗云镇举行。“这将是对全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助力。”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罗晶 刘玉珮 吴志杰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乡村振兴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