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江津行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作为全区医疗卫生系统的龙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加快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积极围绕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助力江津“五地一城”(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宜居城市)建设。去年,该院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主题年”这一发展主线,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擎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医院由临床型向高水平研究型教学医院转型升级。
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优势学科群
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以评促建、开门问策、认清差距、找准方向,奏响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协奏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要,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建立形成了完备的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全年累计完成11个学科优化整合,调整设立创伤中心、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肾脏与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等多个临床科室,通过专业细分、专科专治,着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医院还把打造以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作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全面增强临床诊疗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2年,医院普外科成功获批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临床药学抗感染药物”获批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如今,医院已建立起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部级特色专科、1个省部级临床药学重点专科,8个地厅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学科集群。
校院合作+医教携手
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新高地
2021年12月,江津区中心医院挂牌“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院合作。
成为重庆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后,医院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学科评估,加快推动医、教、研协调发展。2022年7月,重庆大学医学部牵头,邀请知名医学专家教授到医院开展学科评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共同描绘打造高水平诊疗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研转换基地的新蓝图。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建好高水平研究型教学医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关键。”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贵银表示。医院通过制定出台科研绩效激励办法、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科研教学环境等多种措施,筑牢研究型医院根基,打造创新型医院的亮色,推动科研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教学工作推进上,医院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整合组建器官系统整合教学15个课程组,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医院已形成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培养及招收规培生、大班理论课学生、进修生和实习见习生等多层次教学的完整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同时,医院还投资1.58亿元新建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完善内、外科智慧直录播病房,智慧理论教室等教学设施。目前,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11月即可投入使用。
深耕不辍结硕果,笃行致远谱新篇。2022年,医院科研创新成绩斐然,医院全年获批各级科研项目31项,开展药物临床研究5项,获得资助经费400余万元。结题各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05篇(核心期刊及以上69篇),创下历年最好成绩。医院累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01项,获批国家专利49项(含发明专利3项)。实现了医工融合项目重点课题、院企合作项目、市级博士后科研项目和发明专利等的“零的突破”。
科研兴院+人才强院
跑出医院转型升级加速度
“人才和科研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两架马车’,缺一不可。”孙贵银表示,必须抓牢人才第一资源,打造人才流向高地。
医院始终秉承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基础。一方面,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引进高水平专职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原创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和应用;另一方面,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加强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和后备接班人培养,激发干部职工队伍内在潜力。
去年,医院成功引进特聘专家5名(包含国家1名杰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站博士3名,全职引进博士4名,学科带头人1名。李华、江德全、冯华国3名专业技术人员入选2022年“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吴春蓉获江津区“青年科技之星”称号。
截至目前,医院已有国家级人才1名,市级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市级医学头雁人才5人,江津区级高层次人才152人,医院人才工作荣获江津区“人才伯乐奖”。
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未来,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将继续聚焦临床和科研需求,进一步加大高水平科研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完善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新模式,持续凝聚医院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早日实现医院由临床型向高水平研究型教学医院转型升级,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津医样板”。
唐楸 韩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