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赛汽车维修实训车间 |
核心提示
时代呼唤大国工匠,技能成就美好未来。
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向图强而生,伴复兴而盛。重庆技工教育以内涵建设为驱动,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培养出一支规模宏大的新时代“技能铁军”,以精湛技艺诠释强国有我技工担当,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技能力量,奋力绘就“技能重庆,人人出彩”的时代画卷。
聚焦提质培优 加快搭台筑基
——多点发力构建技工教育发展新格局
重庆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赶超进位气势如虹。一件件大事、喜事载入发展史册,激荡起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澎湃共鸣。
在全国率先出台“1+9”配套管理制度,率先实施质量提升与年度报告制度,历史性首次落实第四学年及以上生均拨款政策;毕业生就业率达99%,居全国第七位,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居全国第一位;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6金7银2铜9优胜;连续3届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共斩获10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综合成绩雄踞全国前列;在连续两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共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综合成绩位列中西部第一……
每一个高光时刻都镌刻着坚定前行的足迹。我市技工教育以党建领航,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深入实施“提质培优”计划,扎实开展“双优计划”建设工作搭台筑基:15个优质技工院校建设单位示范力彰显,40个优质专业建设项目纵深推进;建成技工教育实训基地147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竞赛基地37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13个。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我市已累计评选优秀教师200余人次、先进教育工作者400余人次,认定“一体化”教师1600余名,评选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126人,累计培训教师3000人次。
推进工学一体 深化产教融合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好人才大方阵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园区热潮涌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放眼巴渝大地,处处激荡着干事创业的澎湃春潮。
这样的火热景象得益于技工教育的蓬勃发展。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我市积极引导各校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开设专业,目前共建专业116个、专业点454个,匹配度达91.3%;90%以上的专业点开展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185个,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无缝衔接、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我市加大财政投入,采取项目制方式,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基础,以技师学院为核心、高级技工学校为重点、普通技工学校为补充,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培养工作,广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5所院校、6个专业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试点,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编活页教材29本、“一体化”教材8本。全市8所技工院校、67个专业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双证率近100%,稳岗率85%以上,就业对口率90%以上,建立一个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
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5321”目标,即建设50个工学一体化专业,3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2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10000名高技能人才。
深化交流合作 服务地方发展
——引领技工教育展现新作为大作为
站在新的时代坐标,重庆技工教育正以更宽广视野、更开放胸襟、更积极姿态,谋发展、谋合作、谋共赢,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川渝合作擘画新图景。通过教师互派交流、“一体化”课程资源共享、竞赛世赛交流等方式深入合作,举办川渝技工院校“校长如是思”交流论坛,推动两地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协同发展。
对外交流打开新视野。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并争取大赛永久落户重庆,引领30所技工院校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迈向新发展;积极开展与新加坡、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交流,为技工教育培养搭建国际舞台,开辟新赛道。
服务社会展现新作为。年均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200余人,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达24.3万人次,技能春风拂绿千里沃野;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就业技能培训和各类职工培训,年均培训16.7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2万余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认真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军入伍、职称评审、报考事业单位等待遇,进一步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创新开展技工教育与高职教育的“3+2”贯通培养。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我市技工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引用育留”技能人才,打造“专精特新”发展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以“奋进之笔”答好“时代之问”。
王小寒 图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观点>>>
让人才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最大底气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朱庆
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准匹配制造业人才需求,让产业反哺学校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必须深入探寻的路径。
学校牵头组建“重庆先进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与市内外近50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学习型工厂”、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等深度合作;与长安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产业急需专业,打造先进制造专业群,培育一批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积极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成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设计等国家示范专业、全国一体化课改试点专业和市级品牌专业共16个。同时,学校以获批世界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为契机,以赛促教,积极探索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学校获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冠军选手单位”荣誉。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聚焦产业发展、聚焦促进就业、聚焦提升能力”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服务产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点燃“技能引擎”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唐国雄
乡村振兴,技能先行。烤鱼是万州的名片,为烤鱼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就是为乡村振兴献“技”赋能的生动实践。
秉承以“培训带动创业,创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学校打造烤鱼特色专业,大力培育“烤鱼匠人”,通过需求式、订单式培训真正将乡村振兴工作做到实处。万州烤鱼培训中心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技能品牌培训机构,万州烤鱼被评为重庆市第一批重点培育打造的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重庆市特色培训品牌。
培养烤鱼人才只是特色办学的一个缩影。学校坚持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实现新突破。
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技术支持单位,连续8年被国家海事局评为五星级内河船员培训院校,斩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或技能大赛奖项13项、省(市)级各类奖项200余项。
未来,学校将坚持特色办学,推进内涵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技能力量。
出实招硬招 破解企业“用工难”
重庆艺才技师学院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勇
保障企业用工,对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技工院校应扛起责任担当,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秉承“立足江北、服务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理念,学校创新实施“六大”育人工程,大力拓展办学空间,努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以“强化技能培训,赋能企业发展”为目标,学校与港城园区联合成立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各类人员76800人,为企业输送9万多名技能人才。近10年,累计为江北海尔工业园送工10900人。牵头成立重庆港城技工教育集团,向市级重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8600人。与海尔、京东方等集团公司深度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300人,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5600人。牵头承办江北区“劳动之星”职业技能人才大赛,组织2300名技能人才参加大赛。
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市级重点技工学校、“双优建设”院校、全市首批“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学校将聚焦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探索技工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笔谈>>>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为现代化新重庆赋能添力
苏静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工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
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今天,重庆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赋能添力。
顺势
紧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新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办好技工院校。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使技工教育发展保驾护航,使技工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广泛需求,也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机勃发的中国,加速前行的重庆,技工教育迎来发展春天。大力培养“铺天盖地”的巴渝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注入强劲动力、释放源头活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高素质技能支撑,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起势
深化“五项改革”的育人新行动
目前,全市技工院校有50所,在校生10.8万人,教职工5.6万人,向全市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座。
我市技工教育发展主要聚焦在“五项改革”上发力。
一是管理改革“实”。开展规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质量建设年、品牌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1+9”配套管理制度,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同时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技工院校的区域布局。
二是办学改革“优”。实施优质技工院校和优质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双优计划”,提升全市技工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积极适应我市战略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建立专业灵活调整机制,打造品牌专业,推动技能人才“出口旺”。
三是模式改革“深”。推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成为技工院校提质培优、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我市作为全国试点探路先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令毕业生就业率、双证率、就业对口率“冲顶”,经验成果在全国推广。
四是教研改革“新”。承接国家“十四五”重点科研11项,开展教学教研评选和教学计划大纲备案工作,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从注重大赛选拔、加强评比激励、开展系统培训三大方面着手,推动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是招生改革“宽”。通过加强统筹指导、畅通招生渠道、加大招生宣传多措并举,全市技工院校年均招生稳步上升,年均招生3.5万人左右。
办好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办好产业所需的技工教育,以技工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路径宽、层次多,因此我市在突出竞赛引领、扩大国际交流、凸显社会服务等方面同样部署在前、行动密实,如开展“专家带专业·大师带教师”、青年技能营等品牌活动,推动更多学子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走上技能创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造势
立足“提质增量”的融合新发展
当前,院校体量不大、学生数量不高是明显的短板,同时还存在就业导向的办学特点不明显、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同频等情况,人才培养质量丞待增强。
把问题变为动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发展要求,对标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我市将进一步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深耕实做,全力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提质增量。
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实施好《“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方案》《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庆市职业培训“十四”规划》和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院校设置、师资队伍、招生及学生学籍等方面,研究制定“1+12”配套文件,营造良好发展政策环境。
在对接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围绕我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着力破解“技工荒”和“招生难”的结构性矛盾。
在加强内涵发展方面,启动技工教育强基计划,实施“双优计划”,健全教职工轮训制度,提高“一体化”教师比例,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军入伍、职称评审、报考事业单位等待遇,进一步打通职业发展通道,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吸引力。
点住创新关键穴位,拉动全域质量提升,重庆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促进就业需求,把技工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让重庆技工教育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底子更厚,在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中砥砺前行。
(作者系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