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锚定千亿目标向“新”而行
第009版:开局谱新篇 奋进新征程·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锚定千亿目标向“新”而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锚定千亿目标向“新”而行

  华峰全景

  重庆大朗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50万吨铁合金厂区

  重庆万丰奥威铝轮有限公司

  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华峰聚酰胺生产装置

  核心提示

  时下走进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这里生产建设、项目施工的轰鸣仿佛为这片土地奏响了发展的和鸣。在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新下线的氨纶产品产销两旺,工人们将一卷卷氨纶打包装箱,输送各地……

  “推动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为千亿级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去年以来,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比较优势,锚定新材料方向,以“科创+”“绿色+”双驱发力,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了产品从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产业链从缺失向完整转变、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2022年,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67.4亿元、增长18.9%,占全区29%,工业投资54.8亿元、增长25.5%,新增规上企业10家,累计达47家。

  “优中培新”做增量

  强链延链,主导产业扬优成势

  一个产业集群的成长能有多快?去年,在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给出了答案——

  这里如今已有累计集聚9家大型新材料企业入驻。年产100万吨己二酸、16万吨差别化氨纶、20万吨聚氨酯树脂、10万吨尼龙66切片的产能,成为涪陵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更是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背后,是以华峰为龙头引领强链聚业,做大主导产业增量的新变化。

  去年以来,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立足产业优势,找准强链、补链、延链的主攻方向,唱好“链字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谋划推动了一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2022年,这里实现新签约招商项目11个,协议总投资121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续建项目9个、竣工项目8个、投产项目7个。

  同时,聚焦打造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地,这里更多角度、多举措提升产业发展和保障现代化水平。2022年,践行“企业无小事”理念,落实班子成员包片、干部职工包企业,实行“企业吹哨、园区报到”服务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已累计解决30余个企业实际难题。

  “通过强链聚业,截至目前,科技城已聚力打造了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形成了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氧化亚氮生产基地,建成了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棕刚玉生产基地。”据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科技城聚酰胺与聚氨酯产业集群、页岩气深加工产业集群、氯碱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铁铝产业和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产值341亿元、58亿元、24亿元、236亿元。其中,聚酰胺与聚氨酯产业集群被评为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无中生新”激变量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势头强劲

  走进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庆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一片忙碌。

  在智能化系统的助力下,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寂静无声,这里的智能化程度刷新着人们对工业生产的印象:比人更多的是一台台智能设备,比机械更快的是一条条大数据“云上”奔跑,一粒粒米粒大小的成品在生产线中快速流出,进入萃取设备,成为高端服装制品、工程塑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科技范”成为这里最生动的注脚。

  这些场景是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带来的全新变化。凭借这些“科技范”,重庆华峰化工上榜2022年度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华峰尼龙66关键技术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得益于新技术、新产品,这里同样实现产销两旺。2022年,实现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8%,出口创汇23亿元、同比增长10%。

  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效赋能,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从“传统生产”到“智慧示范”,从“技术卡脖子”到“填补空白”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据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围绕“科创+”战略,该科技城把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企业技改升级,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激励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让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引领,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关键支撑。

  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从技术创新、品牌能力提升、数字化赋能、融资促进等多方面开展培育辅导。同时,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通过“科创+产业+资本”孵化培育科创产业和企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数字赋能发展,这里已逐步创出新优势,展现新作为。2022年,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达到19家,新认定国家“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完成研发投入15.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4%。新兴产业乘势蓬勃而上,高技术产业、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4.9%和42.6%。

  “有中育新”提质量

  绿色转型,传统产业破茧成蝶

  产业高质量在“新”,更在“绿”。创新是动力,绿色发展则是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最美的底色。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化肥生产企业,过去由于厂区紧靠长江,设备和工艺陈旧,2019年该企业关停老厂区整体搬迁至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经过3年建设,如今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工厂已正式建成投产。总投资32.92亿元的这里,采用世界先进环保工艺,不但废弃物得到有效资源循环利用,还拓展了高端精细磷酸盐等新产品,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5亿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建峰集团。去年,该企业合成氨车间引入首台低氮燃烧器——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的燃烧温度,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了1/3。

  作为一个老工业园区,如何让已有的传统产业孕育新机?“推动绿色发展是提升科技城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据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科技城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减污增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正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生态优先原则下加入更多“节能”因子,科技城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去年以来,引导传统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力淘汰低效产能,涉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等多方面,打通了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应用到传统产业各环节,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同时,在绿色转型发展中提升更多效率,科技城还不断引入上下游企业,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构建起“绿色+”的循环产业生态圈。

  一手在落后产能上做“减法”,一手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围绕“绿色+”,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越做越优,绿色转型之路渐入佳境。

  截至目前,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实现废物、废气利用率已达90%以上。

  链接>>>

  新征程 新目标

  远景目标:2025年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规上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将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化工工业技术服务平台。

  今年目标:2023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00亿元、增长20%,工业项目开工建设7个以上、建成投产4个以上。

  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产业特色优势,争创国家级页岩气先进合成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华峰中试基地,助推尼龙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火炬聚氨酯特色产业基地,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高质量的千亿特色产业绿色园区。

  着力培育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重点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持续打造一批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小巨人”企业。2023年,争创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1家。

  着力重点项目建设。将加快谷花、崇山片区拓展,加快推进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开工建设华峰集团年产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华峰重庆低碳研究院及中试基地项目、紫光天原芳香腈等项目,加快建设博赛焦电一体化项目、华峰苯精制项目,投产华峰己二酸六期、氨纶五期、尼龙66三期等项目。

  着力优质产业引育。2023年力争实现招商协议资金200亿元。

  罗晶 刘玉珮 龙搏 图片由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