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举行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统一思想认识 强化使命担当 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重庆近半数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第001版:要闻
 下一版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二次会议举行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统一思想认识 强化使命担当 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重庆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重庆近半数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重庆近半数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78.76万人,就业率全国最高
本报记者 颜安

  稳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3月7日,来自市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已达78.76万人(含监测对象),占全市脱贫人口(165.9万人)的47.47%,比例为全国最高。

  在就业不确定因素增加,稳增长、稳就业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我市能取得这个成绩殊为不易。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和梳理后发现,其关键点在于相关部门针对脱贫人口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分类施策,从而帮助他们端稳就业“饭碗”。

  对青壮年劳动力:从培训到上岗服务一条龙

  “嗞嗞”的焊接声中,肖仁安左手拿焊帽,右手执焊枪,俯身作业。40岁的肖仁安是城口县蓼子乡长湾村脱贫户,家中有两个女儿念书,父母年事已高,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支撑。

  “我没啥文化,以前就做些苦力活,收入也不高。”肖仁安说,县里针对脱贫户的技能培训,改变了他家的经济状况——肖仁安先后参加了初级和中级焊工培训,顺利拿到了职业技能证书,很快就在当地一个高速公路工地找到了工作,月收入7000元。

  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多数情况下,这个人是青壮年劳动力,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重要收入来源。”市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处处长孙元忠表示。

  针对这部分人,就业质量咋提升?

  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等举办专题培训班,以脱贫群众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着力提升技能培训的精准度、实效性。

  一技傍身后,就业需求咋释放?

  依旧是政策打头阵:脱贫群众可以享受到交通补助和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福利政策;用工单位也能获得最高6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找到工作了,就业出行咋保障?

  人社等相关部门对返岗人员进行组织化的专车专列输送,确保应送尽送。

  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效果尤为明显:78万多已就业的脱贫人口中,赴市外和县外合计超过51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1万人以上。

  对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公益性岗位来兜底

  与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的,是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这个群体大多年老体弱,没有外出务工的能力和下地干活的体力,如何为其生活托底?

  3月7日清晨7点,忠县忠州街道复旦村村民胥志珍吃过早饭后,便出门清扫村道。垃圾被就近收进村里的10余个垃圾桶中,等到转运车来,她再协助转运工逐一将桶中垃圾装到车上。

  47岁的胥志珍以前在家附近的电子厂上班,一个月工资有1000多元。去年的一场车祸中,她的右臂被撞断,不能上班,一下子少了经济来源,她家随即被纳入监测对象。手臂康复后,街道为她安排了清扫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有1000多元,和之前基本持平。

  公益性岗位,兜底和救急是题中之义。我市有近22万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他们的生活需要扶持,而公益性岗位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和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开发劳动保障、公路养护、河库巡管、助残服务等领域公益性岗位,缓解了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升了乡村服务功能,带动了一大批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10.5万人,占全市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人数的近一半,占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的13.4%,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就近务工问题。

  对留守劳动力:532个帮扶车间撑起一片天

  在农村,除外出务工劳动力、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留守劳动力群体,他们的主责是扶老携幼,但同时也有就业需求。

  俯身、铺平衣服、剪掉线头,60岁的脱贫户王楚珍熟练地将一件崭新的编织毛衣处理完毕。

  走进她工作的开州区大德镇重庆盈进服装有限公司,两条智能生产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生产。“要照顾一家老小,车间的工作是最合适的,既轻松又能减轻家庭负担。”她说。

  在开州,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共有19个,去年以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18人,其中脱贫人口204人。而放眼全市,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增89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了10985名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4714人,占比42.9%,高于全国标准12.9个百分点。

  就业帮扶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密不可分。例如,经评选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按车间等级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与此同时,市级相关部门每年度实施就业帮扶车间绩效评估,根据稳定带动就业能力、带动增收能力等情况给予车间2万—10万元带动就业奖补。

  紧盯关键群体分类施策,让重庆脱贫人口的就业迎来了“开门红”。“今年,我们还要抓好政策落实,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孙元忠表示,比如说调整优化帮扶车间带贫人数的认定标准,在带贫总人数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度降低大车间的带贫比例,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积极性,鼓励帮扶车间做大做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