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开区 高新企业“规模化” 规上企业“高新化”
第014版:开局谱新篇 奋进新征程·重庆经开区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经开区 高新企业“规模化” 规上企业“高新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双倍增”
重庆经开区 高新企业“规模化” 规上企业“高新化”

  重庆经开区风貌

  维沃SMT中心——贴片机

  迎龙创新港

  重庆产业数字化发展赋能基地技术人员在测试软件

  核心提示

  重庆经开区立足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下称“广阳湾”),打造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区和先行区,奋力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助力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聚焦科技、数字、绿色赋能,以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为内核,以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支撑,以引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为重点,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推动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先后培育科技型企业659家、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专精特新”企业123家,初步构建起“能生根、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到强”梯队培育机制,全面赋能“3+2”产业发展。

  强化平台支撑 扩容创新主体添动力

  今年1月,地处广阳湾的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获市人社局批准,设立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这也是全市首家在大学科技园里设立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园。

  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向市内高校和市外的博士、博士后开放,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在整个重庆经开区的科创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重庆经开区积极用好区域高校资源“育苗”,加快建设环重庆邮电大学创新生态圈,搭建重庆邮电大学“校友汇平台”,汇聚校友企业475家,邀请42家校友企业参加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招商恳谈会,促成17家企业落地广阳湾。

  同时,重点建设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重庆工商大学广阳湾校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东站校区等重点项目,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和校友“学在湾区、创在湾区”,创办高质量科技企业。

  除了用好高校资源,重庆经开区还注重推动重大创新平台为企业“赋能”。充分发挥招商交科、声光电、中铁二十局三公司的重点科研院所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及转化,启动创新主体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项目创新点全范围摸排,推动13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区内转化,完成技术合同交易518项、实现交易额48.43亿元。

  企业强,经济才会强;企业兴,城市才会兴。在培育企业“生下来”,推动企业“跑起来”的同时,重庆经开区还致力于帮助企业“练起来”。

  重庆经开区以大数据智能制造为引领,联合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嘉发举办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发展研讨会,推动盟讯电子、机电智能制造等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23个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入库智能化改造项目135个。

  支持企业申报市级创新平台、参与区和市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帮助167家工业企业“入统”,其中91家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占比54.5%。迪马工业等9家民营企业上榜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沙师弟等6家企业上榜2022年市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强。

  聚焦“3+2”产业 覆盖新兴产业聚合力

  几乎就在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获批设立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的同时,重庆软件园A区及中国信通院西南分院运营的“数字内容渝”产业园荣获全市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称号。

  重庆软件园分广阳湾、大南坪两大片区,有A、B、C、D四大组团。作为重庆经开区乃至全市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该园持续探索新举措、新机制,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深度,营造人才聚集氛围,成为软件信息企业孵化和成长的沃土。目前,整个园区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30余家、软件信息类企业近2000家,软件从业人员3万余人。

  去年7月,《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公布。《计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市软件业务总规模要达到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重庆经开区的发展思路与全市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正致力推动培育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500亿级特色产业。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重庆经开区围绕“3+2”产业细分领域,突出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去年,中移物联网“五个一流”工程、台达电子西部生产基地、科大讯飞AI+汽车产业生态加速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广阳湾,正式签约项目80个,投资476.5亿元。

  聚焦“3+2”主导产业方向,重庆经开区定向匹配土地、资金、人才等重点要素资源,做到“有保障有压力”;推动产业链与金融链衔接,出台政策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通过基金等多种金融支持工具,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设立迎龙创新港汇聚各类创新要素,鼓励创新要素与市场主体联合联动,融合成为共生经济体。

  重庆经开区坚持以科创为产业赋能,高质量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产业化赋能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育一批产业细分领域科技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服务体系促发展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走。2021年,重庆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一起,成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助力重庆优化营商环境,重庆经开区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只有最优的营商环境,才能培育出最有活力的科创集聚体。”重庆经开区主要领导表示。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重庆经开区从2021年底开始谋划迎龙创新港项目。以优质、全程的服务链聚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帮助入驻企业形成起点高、起步快、带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态势。

  昆顶环保是一家致力于固废处理、矿山修复、环保测评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研发团队超过50人,博士、硕士人员占比在70%以上。近年来,昆顶环保先后获得包括300万元知识信用贷款在内的多项政策性资金,企业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

  在重庆经开区,类似企业不胜枚举。为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重庆经开区积极构建全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落实政策国家组合拳、市级政策包要求,集合行业、招商、企业服务部门,形成科技奖励、人才激励、金融支持等政策箱,满足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政策需求。去年,为43家企业兑现科技成果转化补助等五类扶持政策536.18万元,支持199户科技创新型企业获批知识信用贷款3.58亿元。

  壮大市场主体,落实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聚焦“科技破题”,梳理118家重点企业技术、政策、融资、人才“四张清单”300余项需求,构建“专家+团队+专员”的模式,协同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企业专项培训、对接会和上门问诊服务10余场,为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平台。

  依托迎龙创新港,重庆经开区集聚起一批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服务、研发设计、科技中介等产业细分领域服务机构,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科技服务集聚区。建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办好迎龙创新港杯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建好迎龙创新港人才公寓,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环境。全链条的企业创新生态,正在加速成型。

  2月的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久违的人群。浮光掠影、鸟语花香的美丽山水画卷,正徐徐而展。高照的艳阳、融融的暖意时刻提示着昂首步入“而立之年”的重庆经开区,又一个春天来了……

  彭光灿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重庆经开区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