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在VR实训课堂上进行专业学习 |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的新论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下称“渝中职教中心”)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传承红色“海潮”精神,秉承“德美合和”办学宗旨,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一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以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抓手,以教育数字化为助推器,激发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的内生动力,走实“双优”建设的图强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彩助力。
创新载体
以智慧激发多元课程构建
作为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渝中职教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团队以“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开发建设,实现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这体现了学校“双优计划”建设项目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折射了学校优质专业主导下的课程建设力、创新驱动力。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力点。
渝中职教中心将专业建设作为“双优计划”建设规划的重要之举,确立“面向需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思路,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两大优质专业的传统优势,分别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开发“书证融通”精品课程资源,以及坚持课证共生共长,优化赛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数字化资源库,走出了“专精特新”的专业课程建设之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渝中职教中心以“智”的思考、“慧”的布局,突出权威性、前沿性、原创性,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平台,不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赋能,打造专业“动课”和思政“活课”,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将学校教学、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支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截至目前,渝中职教中心编制和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课程标准,建设颗粒化专业教学资源,已建有1025个微课、1155个短视频、170个微教案、110个PPT,与对口高职院校合作建成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1门,开发VR虚拟仿真课程7门,建成校级在线精品课程239门,建设4851个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库。《新能源汽车运用维修、电机控制器故障排除》等39个微课作品获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微课作品一、二、三等奖。
铺就新路
以智慧助推产教融合发展
2021年7月,渝中职教中心迎来了产教融合“升级版”——成立“文旅产业学院”。该学院采用“政校园企”的共建模式,在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指导和参与下,以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为牵头单位,联合鹅岭二厂文创园的优质企业,区内优质企业开展建设,学院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保障,资源支持和师资保障。
据了解,文旅产业学院所涉及主要专业为智慧服务专业群内的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优势动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
建立文旅产业学院,实质上是渝中职教中心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渝中职教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紧密结合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需要,通过与华为公司、深信服、锐捷、西安开元、神州数码等骨干优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等多元化形式,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云计算中心及网络管理实名认证平台、可视化大数据中心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钉钉系统一站式服务中心,上线17个智慧管理系统,加强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新兴技术等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的运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依托渝中区雄厚的智慧服务业基础优势,渝中职教中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验田,以产学赛训创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基地为平台,构建了“五方五融五共”产教融合模式。“五方”即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五融”即整合五方资源,在产、学、赛、训、创五大平台中融合育人;“五共”即目标共定、过程共管、资源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以“五方五融五共”产教融合模式为强力引擎,学校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行企社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型,铸造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
搭建平台
以智慧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获全国技能比赛二等奖2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奖1项,重庆市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担任世界技能大赛裁判1人,国家级技能大赛裁判长1人、裁判3人……
实力见证荣耀,铸就双师品质。近几年,渝中职教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团队在国家级和市级竞赛的舞台上展现了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水平。
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一支德行兼备、充满活动、教艺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必不可少。如何打破制约“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瓶颈,打造优质专业的“工匠之师”?
渝中职教中心实行“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从培养培训、聘用准入、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企业研修、跟岗访学、项目实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全校教职工信息化培训562人次,增强了教师的教育数字化思维,提升了教师使用教育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化了优质专业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为先,培养培训“两手抓”。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师德“十不准”,建立健全行为规范,开展专题讲座、学校发展大家谈等活动;实施“领雁助长工程”“双轨发展工程”“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双师素养提升工程”“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制度,引领教师成为有仁爱之心、扎实学识和育人智慧的“大先生”。
立足一线实践,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积极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机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以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任教,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加强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学校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发挥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的积极作用,推动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破除“五唯”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技术帮扶等社会服务,对社区、企业员工、农村再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及技能考试鉴定,为微企提供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年均开展新职业培训等社会培训2000人次、技术咨询服务达150人次。
文/图 何霜 姚兰 张骞月 李显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