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 |
|
重庆华虹仪表有限公司智能电网电能计量产业基地 摄/钟志兵 |
|
位于科学城北碚园区的西南大学科学中心 |
|
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摄/秦廷富 |
|
重庆宝迪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及改造升级项目效果图 |
核心提示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深刻领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北碚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两大定位”,全力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
当前,北碚区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为主阵地,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及上下游产业,一体化推动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等工程,以科技促进高质量发展、用创新激发新的增长点,努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推动创新主体集聚 打造“科创北碚·大家之家”
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一座产学研一体、山水林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之城已拔地而起,这里就是西部(重庆)科学城(以下简称“科学城”)北碚园区。
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科学城北碚园区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聚力汇智,着力建设人产城景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如今,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市级传感器重点关键产业园、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已揭牌运行,类脑芯片与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心理健康大数据中心、智慧生态物联网研发中心、微生物创制与应用中心、植物营养管理与智慧农业中心等重大科创项目正陆续入驻,这座“科创北碚·大家之家”已初具规模。
过去一年,北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传感器)入选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
“今年,我们将积极落实全市‘2+6+X’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特色领域,打造航空航天传感器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类传感器基地及专精特新产业基地,从供应端助推先进制造业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以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科学城北碚园区将持续发力,建设全市具有示范作用和产业影响力的百亿级传感器产业园。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抓好科技创新是北碚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拥抱新时代,我们明确创新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城北碚园区为全区主阵地,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及上下游产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贡献力量。”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北碚区累计评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2家,评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成功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总投资约172亿元;2022年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41个。截至2022年,创建数字化车间35个、智能化工厂5个、绿色工厂10个,创建数量位于全市前列。今年,喜尔康股份落户北碚,将打造年产300万套的喜尔康智能卫浴西南研发智造基地及结算中心,签约金额达23.6亿元,为北碚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5年,北碚区将砥砺前行,争取建成西部地区具有品牌效应的传感器产业园,形成辐射全国的传感器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汽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发展动力
体积小、精度高、响应时间快,薄膜铂热敏感芯片是测温传感器领域最核心的敏感芯片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相关市场需求旺盛,但该产品99%依赖外国进口,使用成本较高。
2018年,斯太宝从一个几人组成的小微企业起步,致力于热敏感电阻元件、传感器研发。但同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斯太宝也面临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紧缺的困境。
了解到这一情况,北碚区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从厂房用地、租金减免、装修补贴、人才引育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保障,让该公司专注于生产和技术研发。
2019年,斯太宝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度持续上升,在北碚区相关部门支持下,公司进入了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库。
2021年,北碚区种子基金向斯太宝投资40万元,并辅导该企业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破解国内材料“尴尬”,打通了这一“卡脖子”技术。公司产品开启小批量生产,赢得市场初步认可。
2022年,在北碚区支持下,斯太宝与重庆本土公司成功联合开发出满足工业化量产所须的非标准化设备——0.3um全自动连续光刻机,并正式签约入驻科学城北碚园区,启动了“薄膜铂热传感器芯片”国产化及芯片应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
如今,斯太宝建起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线,获市场投资近1亿元,产品走上了国产化扩产的康庄大道。
“春节刚过,公司就接到了超5000万元的订单,全年订单都有保障了。”斯太宝公司负责人说道,“未来3至5年,我们将把生产线扩充到3至5条。”
斯太宝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北碚区有力统筹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引育、孵化速度,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激发企业发展热情,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北碚发展的“最大增量”。
据悉,北碚区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北碚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在碚院校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碚区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路线图》等文件,成功创建重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传感器示范区,开展科技活动周、“碚添动力”科技成果对接会等品牌活动40余场次,成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区高水平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环绕西南大学打造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布局建设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科创中心等重大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联合攻关技术难题,让大学的创新资源更有效转化为“财富”,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当前,已建成27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搭建创新创业载体27个,组建创投基金5支,资金规模5600万元,培育科技型企业556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举办创新创业活动352场次。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营造亲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犹如引凤来栖的梧桐。
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是关乎全局、决定未来的“软实力”。
近日,科学城北碚园区与北碚区交通局、重庆北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达成协商,将560路公交线延伸2公里,驶至园区嘉创路,解决了园区到北碚城南、城北方向及轨道交通6号线换乘涉及的通勤问题,保障了园区入驻企业的工作人员出行需求。
除此之外,园区内拿地自建项目华立科技智能电网电能计量基地自奠基建设起仅用14个月正式投产;成立工作专班一对一服务句句电科技公司,帮助协调解决电力配套等问题,实现3个月完成标厂装修,5个月即建成投产……建设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科学城北碚园区把握企业需求、全力提供服务保障的赤诚初心。
窥斑见豹。北碚区深入开展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务实推进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助企纾困解难、政策兑现落实各项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据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碚区出台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实施方案》《促进青年人才在碚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兑现规程》《北碚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北碚区服务企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若干措施》《北碚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先后走访上百家企业,推动落实了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税前100%加计扣除例、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全免等政策。
同时,“真金白银”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对当年首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支持,其中规上民营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标准提高了100%;组建了总规模为3000万元的北碚种子基金,已投优质项目5个,资金规模为270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为6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37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帮助35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6亿元,引导商业贷款5.5亿元,有效缓解了85.23%科技型企业资金困难,企业政策满意度达97.73%。
“我们多措并举,致力以更便捷的服务、更有效的惠企政策、更开放的创新氛围营造亲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环境。”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北碚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多年保持全市第一。
链接>>>
狠抓招商引资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成立至今,围绕贯彻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决策部署和科技创新有关论述精神,结合北碚区“两大定位”、聚焦“四篇文章”,深刻把握智能传感器之于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作用,紧扣科学主题,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创新转变招商理念,凭借开放胸怀、拼抢姿态,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智能传感器关联产业项目22个(“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涉及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智慧交通、生物医药、检验检测等多个应用领域,初步构建起覆盖设计、制造、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体系。
今年,北碚区将落实全市“2+6+X”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智能传感器关联新兴产业布局资源链、搭建产业链、优化生态圈,多路径招商选资。
具体来说,北碚区将开展资本招商,建好用好“产科金”服务平台,通过投资引进项目;开展场景招商,创造和挖掘项目应用场景,推动以市场换项目;开展生态招商,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开展平台招商,依托园区平台,借力行业商协会等第三方机构,拓展优质项目招引渠道;开展协同招商,深化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全市重大项目落户。
尤其是将把资本招商作为核心招商手段,更好发挥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产业引导作用,以“基金投资与项目落地同步签约、同频推进”为原则,以“一个产业链条配套一只产业基金”为目标,努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在园区有机循环,聚力打造航空航天传感器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类传感器基地及专精特新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
王彩艳 陈佳佳 詹米璐 图片除署名外由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