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第011版:开局谱新篇 奋进新征程·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外兼修塑品质 全面发力提能级
涪陵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涪州迎朝霞

  涪陵城区夜景

  涪陵高新区慧谷湖

  渝利铁路涪陵段蔡家沟特大桥

  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华峰新材料产业园)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武陵山森林公园 摄/黄河

  涪进斋24小时城市书房

  核心提示

  风鹏正举处,涪陵春暖时。时下行走涪陵,放眼所见是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扑面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滚滚热潮,所到之处是人民生活的富足舒心,处处可以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脉动,见证高品质生活的潜力。

  这是涪陵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奋楫争先的一个剪影。去年以来,涪陵立足“切实担负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使命任务,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挑重担、创新示范、争当排头兵”定位,紧紧围绕全市未来5年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基础设施能级大幅跃升、产业能级大幅跃升、改革开放能级大幅跃升、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生活品质能级大幅跃升“六个跃升”目标,深入落实全市“十项行动”,找准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轨道阔步向前。

  着力提高发展首位度,强化涪陵辨识度。如今这座城市的现代化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创新驱动下产业拔节生长,改革发力下民营经济全面振兴,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升级……“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的涪陵新篇章奋进昂扬。

  由大美大城向品质强城升级

  空间拓展、品质提升,打造区域发展新支点

  一座城市的蜕变,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路畅、楼新、景增、城美……无论是迁居而来的外来者,还是世居于此的本地人,抑或是到此旅居的过路客,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如今的涪陵,城市形象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对外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城市能级,既关乎魅力,更关乎实力。勇担使命的涪陵,必须是一个在区域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涪陵。为此,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涪陵跳出涪陵看涪陵,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考量、运筹。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涪陵立足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下,以更大视角和理念重新审视涪陵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市能级提升。

  从多头编制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多规合一”,涪陵围绕建设构筑百万人口城市框架,构建了以涪陵新区、江南城区为核心,以沿江组团布局为主要空间形态,形成各组团有机衔接、功能清晰的“两核多组团”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构建“沿江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新型城镇体系。

  蓝图绘就更需精雕细琢,涪陵坚持扩容与提质同步,将高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构筑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生态休闲的现代宜居科创城;江南老城区精心雕琢“长涪汇”、爻里小镇、五桂堂等城市名片,建设山环水绕、文化厚重、独具魅力的历史人文山水城;以7个镇街107个村(社区)839.7平方公里为基本盘的坪上新乡村,致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城市崛起破题开篇,一系列项目得以加速推进。去年以来,“长涪汇”城市会客厅、五桂堂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等城市“大件”惊艳亮相,两江四岸“三桥一广场”夜景更加靓丽;聚云山、江东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初具成效,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健康城市实现新突破;初步构建的“1+4+N”智慧城管体系,建成的3个智慧公园、2个智慧社区,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涪州记忆、移民印象特色巷建成开放让城市“涪陵味”更足。还有一个个国字号招牌接连落地: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书香城市、全国文明城区,让这里气质更佳……

  融入未来,立足当下,一个城市承载力、城市品质、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的高质量城市正从蓝图跃然现实。

  由补足短板向强化支撑拓展

  需求牵引、发展导向,实现基础设施新跨越

  春风拂动中的涪陵大地,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总投资41.5亿元的涪陵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各大施工现场,施工场面热火朝天,智慧数字设备流动不停。该项目包含多个子项,承载着涪陵城市居民便捷安全用水的希望。

  在涪陵到两江新区快速通道(苏石大道段)的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车辆穿梭往来忙个不停,加速项目建设的背后是大大缩短涪陵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比现在的高速公路到达中心城区缩短40余公里,让对外交通更加畅通、快捷。

  在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中石化通汇能源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原地面平整、土石方挖运等工作有序开展。该项目顺利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涪陵工业园区的天然气能源供应体系,吸引优质资源和项目落户,为工业发展加码……

  从城市到园区再到乡村,传统基建、新型基建齐上阵,水利设施、交通设施、产业园区共发力,群众所需、经济发展全覆盖是这里最鲜明的注脚。随着城市战略的调整、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格局也在不断优化。去年以来,涪陵上下积极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牢牢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补短板、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抓手,风潮涌动再出发,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多元化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可持续现代水利工程体系,推动网络型基建持续发力、产业升级基建风生水起、城乡基建提质升级。

  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突出先导之要。去年以来,涪陵在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书写了振奋人心的“硬核”力量:南两高速、梓白高速、渝怀铁路二线建成投用,渝万高铁顺利开工,两江新区至涪陵快速通道首开段启动建设,交通大动脉加快推进;改善老城时段性、路段性拥堵情况,新区新建10条道路,城市内循环进一步畅通;渝州纸厂至慧谷湖、新妙至大顺、马武至太和等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速;实现城区4G和光纤网络全覆盖,实现区内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64%……

  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基础支撑。涪陵全力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完善水电路气讯、物流、环保等配套设施,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从“瓶颈制约”转变为“有力支撑”,涪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推动全区发展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变。

  由体量竞技向能级角逐转型

  结构重塑、创新驱动,锻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产业和技术变革日益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重要力量的当下,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提能升级上,以此来增强城市经济的质量优势。

  涪陵深知,要想在建设新重庆的时代画卷上书写涪陵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就必须抢抓新一轮产业格局重构机遇,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立足当下,涪陵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快构建“2+4+X”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上市企业,形成企业矩阵,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方向明则成果显。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优质企业、项目不断涌现,能级之变、结构之变、动力之变引领着这座城市现代产业棋局渐入佳境、成势成型。

  这是涪陵紧抓重点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取得突破向塑造优势的能级进阶时期。

  涪陵充分发挥优势工业的主引擎作用,全力以赴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呈现“链式发展”和“聚群突破”的新态势。去年以来,形成了以重庆华峰、万凯新材料、中化涪陵化工、重庆建峰等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千亿级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达到1137.79亿元,在全市建成首个材料产业千亿集群;页岩气田再创多项国字号纪录;以百亿级企业为引领的企业集群加快壮大,涪陵区榨菜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入围国家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新增十亿级企业8户、总数达到48户,入选工业“双百企业”31户、居全市区县第一,领军(链主)企业(10户)数量为全市区县第一。

  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加速转变。“1+2+3”产业科创体系初见雏形。中科大国仪量子重庆科创基地、北理工先进材料和碳中和研究院、重庆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等一大批应用型创新高端研发机构落户于此;推动氦气提纯、碳减排催化剂两项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总量分别突破200户、1400户,“专精特新”企业数达到90户。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链群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新旧动能转换迈出坚实步伐,正成为最强力的引擎,驱动涪陵在现代产业先行发展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由重点突破向全面深化挺进

  先行先试、数字引领,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涪陵的生命基因。在构建开放新格局中,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涪陵开启新一轮发展能级跃升的内在逻辑。

  如今行走涪陵,开放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等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每日稳定开行,一批批聚酯切片、榨菜等“涪陵造”通过铁海联运班列换装出海;在位于综保区里加贸科创产业园项目现场,来往机械机器轰鸣、塔吊转动、电焊火花闪烁、车辆来回穿梭……这是项目落地建设的声音,也是这座开放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

  以开放引领发展,上述画面只是一个缩影。把城市发展放在建设新重庆中来审视和谋划,涪陵被赋予一系列发展使命。对涪陵而言,这意味着抢抓“双循环”的新机遇,意味着这座城市将更好地发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势聚合新资源,拓出城市开放能级提升新空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澎湃的动力。

  “将区位变成方位,把定位变成地位”由此成为涪陵开启跨越发展的强烈共识,扩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壮大开放经济,浓缩了涪陵开放合作的理念。去年以来,渝万高铁、石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成功获批设立进境粮食中转码头,高新区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合作区涪陵产业园;全市首个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落地,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一系列好消息都在为发展持续加码。

  这里开放崛起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8.55亿元,同比增长11.95%,进出口总值居主城都市区第6位,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个百分点,是全市平均增速的6倍。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区域新高地,涪陵呼唤更强劲的发展动能。改革是这里持久的动力。从发展看改革,翻开去年以来这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单,除了国企改革、安全生产、信访工作、园区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针对营商环境走向纵深,这里也重新破题升级——

  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去年以来,涪陵推动136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依申请办理类事项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82.20%、平均跑动次数压减至0.19次;500余项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为企业群众节约了67%的办事时间;全区1404个事项开通网上办理,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0.88%;并率先在全市开展“身后一件事”“退休一件事”改革试点,办理时间平均压减70%……“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众多企业纷沓而来,正是一座城市吸引力的有力证明。去年全年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9个,协议投资695亿元。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内涵发展新路径

  绿色生态是涪陵最美的底色。这里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放眼涪陵大地,天蓝、水清、山绿,更是涪陵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拥抱新时代,涪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绿色发展之城为目标,这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大力修复绿水青山,集聚绿色发展动能,正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底色。

  绿色生态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涪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加快构筑绿色屏障的落地生根。创新思路率先对河流实施分级管理。结合河流自身规模、流经范围及重要性,将全区河流划分为区级河流、乡镇河流和村级河流三个层次,重新予以复核登记,重新明确管理职责。提出了区级河流规划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要达到50%以上,乡镇河流要达到75%以上的总体要求。

  全区77公里长江、33公里乌江、240条其他中小河流、158座各类水库全部“认职认责”到位,让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这里实现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从有实责到有实效。截至去年底,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为优,主要次级河流均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一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是涪陵绿色发展的又一壮举。从山野到亲水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盎然的绿意绿满大地。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成引领。涪陵在植绿、造绿进程中,竭力营造全民参与、全域绿化的氛围。全区以林长制为引领,结合国家环境、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发展新要求,扎实推进科学绿化,去年以来全区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不断提高,森林“四库”及综合效益加快建设、发挥,绿色发展底气有力增强。截至去年底,全区林木覆盖率增长至55.80%。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打造绿色涪陵,需绿色产业来支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这份坚定与齐心之下,涪陵大地上的绿色发展实践也全面升温。

  践行产业生态化转型。涪陵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区获评市级绿色园区,新增市级绿色工厂8个、绿色产品2个、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2户,14户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建成绿色建筑87万平方米,绿地秋月台入选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

  探索生态经济化路径。去年以来,立足自然资源优势,这里坚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后花园”,着力打造了武陵山大裂谷、816地下核工程等旅游拳头产品,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A级景区数量增至12家,成功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5条,并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1+2+X”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榨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

  推进构建绿色屏障、实现城市绿色家园建设、做好绿色产业发展,在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上,涪陵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由保障民生向幸福民生提升

  共建共享、自信自豪,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座高品质生活之城,需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顺民心,厚民生,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是这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涪陵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迈步往前的新阶段。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越织越密、越织越牢铺就百姓幸福生活的暖心底色。去年以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创新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外观颜色、统一名称标识,正式投运首家“幸涪里”社区食堂;“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深入开展,高水平打造幸“涪”生活、幸“涪”里、幸“涪”一生等民政品牌……一项项社会惠民新政的实施,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公共服务是民生之心。“应有尽有、承诺必达”诺言掷地有声,涪陵的脚步踏实有力。

  去年以来,这里幼有所学、学有所教,教育得到优先发展。白鹤梁小学、行知小学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实现了新增学位超1.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健康城市大步向前,重大附属涪陵医院正式挂牌,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9家、居全市第一,成功承办全国橄榄球锦标赛、冠军赛和全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文化事业喜闻乐见,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00场次,建成学习强国农家书屋303个,816小镇入选国家首批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荣获全国书香城市……

  翻开民生清单,无数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学有所教、就业有路、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一项项民生指标持续提升;便民设施服务新建、养老模式创新,一件件民生实事摸得着看得见。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

  满满的获得感,让广大百姓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深刻展现着涪陵这座城市的温度、生活品质的高度。

  刘玉珮 龙博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