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商不兴,民无商不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永远在路上”。近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专项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将损害营商环境的4个方面13类事项列入整治清单。
不作为慢作为、任性用权、靠企吃企等营商环境“中梗阻”怎么破解?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谁来管、谁来办?如何“亲”上加“清”,护航企业发展、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方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形成整治清单,以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杜绝“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纠治“庸懒散拖”“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作风和腐败问题,用监督“硬约束”来提升营商“软实力”,打造效率更高、服务更优、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作风效能,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创新监督手段,实现监督提质增效。
营商环境领域的作风问题,不像腐败问题那样容易被发现。有些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些是够不上处分的小问题,有些是极易反弹的老问题,监管或根治都很难,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上述《方案》,以联动监督推动“点”“线”“面”全方位深化整治,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机制,实施同题共答,综合运用驻点监督、数字监督等方式,正视作风和腐败问题,打好靶向监督“组合拳”,有助于倒逼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各项问题,以强有力监督为企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要想开好“营商环境”之花,结出“企业发展”之果,治理营商环境中的作风和腐败顽疾,必须紧紧围绕整治任务清单,划定路线图、时间表,一以贯之抓落实,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让民意直达、问题直送,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作联动的监督格局,力促营商环境“清”上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