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011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也提出,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庆肩负的重大使命、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基础扎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如何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重庆日报约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现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提升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刘玮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重庆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支撑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不断提升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有力支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协同发力。

  加快建设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实现从倡议到共建、从共建到共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重庆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领导下,重庆牵头会同西部地区12省(区、市)、海南和广东湛江、湖南怀化建立了“13+2”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成立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会同沿线地区组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15个沿线海关在重庆签署《区域海关共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截至2022年底,重庆经通道累计运输42万标箱,货值728亿元,物流网络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下一步,重庆应建设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建机制,联合沿线地区共同争取设立通道建设专项资金,争取将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纳入有关国家规划。尽快启动渝贵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释放现有川黔和渝贵铁路货运潜力,加大力度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合作行动方案(2022—2025)》《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方案》项目化、清单化实施。支持全市各区县、新区、经开区因地制宜全面融入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大通道,构建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发展体系,助力通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新提升”。重庆已成为全国唯一的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加快建设;G75渝黔复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G93渝遂高速公路复线加快建设;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三座航站楼、实现三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开行货运航线43条;建立市域“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建成全国唯一的铁公水空无缝连接多式联运体系。下一步,应构建高效优质的物流组织体系,力争“十四五”时期通道运量、货值年均增长超过15%。国际客运航线实现RCEP成员国全覆盖,新开3条全货运航线。增加中越、中老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频次,推动中缅、中泰、中马等国际班列班车常态化开行。跨境公路班车开行线路达到20条以上。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沿线地区推广应用。

  加快建设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搭建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合作平台,覆盖面和辐射影响力实现“新拓展”。带动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持续显现,重庆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从2017年的7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66亿元。同时,还出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合作行动方案(2022—2025)》,牵头建设“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单证处理耗时压缩80%,准确率提高到99.99%,并常态化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发布《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下一步,要加快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对接RCEP和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丝路电商”东盟合作机制。联动沿线地区的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加强“陆海优品”“东盟商品集采城”宣传推介,高水平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办好面向RCEP国家的相关展会论坛。

  加快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维护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动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通道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产业“引进来、走出去”的主要渠道。如长城汽车、海尔电器、浙江正凯加大在渝产能布局,重庆小康工业集团、宗申产业集团在印尼、泰国投资建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在册企业超5000家,营收超千亿元。重庆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超8158亿元,创历史新高。开行“铁海联运+内外贸同船”创新模式班列和铁海联运铁路箱下海出境专列,缩短运输时间2天,每标箱减少费用1000元,并成为疫情期间最稳定的货运通道之一,中国捐赠的医疗物资和食品经通道运达东盟各国。下一步,要持续推动通道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与电信、汽摩、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合作,打造集采交易和贸综服务平台,协同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全链条服务体系。会同沿线地区制定“产业链图谱”,公开发布投资项目清单。力争重庆对东盟国家投资设立企业累计达到150家以上,带动与东盟国家贸易占外贸总额达到15%以上,实际利用东盟国家外资年均增长10%。

  (作者系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

  以制度型开放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

  易淼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赋予成渝地区的重大使命,也是成渝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而制度型开放不同于以往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是新时代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川渝两地携手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好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新的贡献,离不开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支撑和赋能,亟需重点在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市场体系完善和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持续发力。

  协同实施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对接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近年来,成渝地区会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协同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成渝地区还应积极从接受规则转向引领规则,在体制机制方面继续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对接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一方面,成渝地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要步骤是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特别是国际高标准规则进行精准对接。成渝地区要精准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重点领域“边境后措施”改革,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重庆要落实好RCEP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对接RCEP框架下服务贸易高标准规则,进一步深化与东盟、欧盟等的经贸合作规划。另一方面,成渝地区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时还要做到主动引领国际经贸规则。成渝地区要在通道建设中充分发挥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的作用,加强与通道沿线城市、口岸协同,做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进一步提升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同时,成渝地区还要积极培育、发展和推动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本土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并共同深化陆上贸易规则探索,协同创新探索数字贸易规则体系。

  合力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共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成渝地区要秉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的原则,做到有“破”有“立”,合力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区域统一市场,进而更好地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方面,成渝地区要在“破”上继续下足功夫,进一步破除行政管理和体制机制障碍。成渝地区要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共同推动放开负面清单之外的准入限制措施。同时,要全面清理规范与市场一体化不符的相关政策,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并进一步优化处理回应机制。另一方面,成渝地区还要在“立”上继续下足功夫,通过健全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成渝地区要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构建区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沟通对接机制,加强与调解仲裁机构的合作,联合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深化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同时,要深化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健全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全链条保护体系,特别是深化两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在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加强合作。

  携手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断通过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此良好态势下,成渝地区还应继续坚持同向发力、协调发展、互惠共赢,进一步开展贸易便利化改革,共同打造贸易投资便利、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保障完善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一是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为抓手,做强做优中欧班列(成渝)品牌,进一步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集拼集运模式,加快推进重庆、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扎实推动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建设,积极探索赋予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单金融属性的实施途径。二是紧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同完善川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延伸国际贸易全链条服务,进一步提升商品归类、原产地证提示、贸易国别风险提示等功能,增强成渝地区口岸联动开放合力。三是协同促进区域口岸物流降本增效,全面清理成渝地区口岸和通道运行收费环节,优化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服务模式,认真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并强化动态更新,增强口岸收费透明度和可比性。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

  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现代流通体系

  汪锋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极大地改善了重庆远离优良海港和国际市场的空间地理格局,对于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布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步骤,对构建内联外通的现代流通体系意义重大。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将物流运输、人员往来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极大压缩,带来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打破了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既有的空间地理格局,是重庆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追赶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的历史性机遇。

  依托现代流通网络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抢抓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力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推动重庆空港型、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尽早启动重庆新机场和国际航空港规划建设,减少渝西片区通达航空枢纽的时间成本,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打造国外和国内其他经济区域进入西部地区的国际门户枢纽。持续加密延伸以重庆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等经济圈内部通道建设,形成高效的运输网络体系,提供更优质的商贸环境。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之间、工业园区与货运铁路场站、港口、机场之间的物流通道体系建设,优化布局支线铁路、货运公路连接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尽量减少生产流通环节物流运输对城区道路通道的占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进一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力和物流效率。面向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东盟十国广阔消费市场布局产业,做好目标市场特征分析,重点发展适用技术和产品,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运输提供更多的货源保障。打通铁路运输关键缺失路段、加快推进扩能改造既有铁路线路,积极谋划推动与东盟国家铁路互联互通,构建覆盖东南亚地区的洲际铁路运输网络。积极拓展商品车、农产品等特色联运班列,开展冷链、罐箱、敞顶箱等适应铁海联运的差异化物流运输业务。大力发展公路物流货运集散中心,提高西南地区陆路边境口岸的通关能力,发挥公路运输“门到门”的灵活优势,保障面向东盟国家的消费品贸易通道畅通。充分利用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优势,发挥不同方向物流运输通道的交汇对接、多式联运功能,积极搜寻货源,对接整合物流需求,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通道物流运输效率。对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和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生产配套体系布局在更加广阔的地理空间范围,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合理布局城市群生产力空间分布。

  着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紧跟新一轮信息革命背景下的产业技术路线革命性变化和商业模式突破性创新,积极应对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形态数字化、产业组织平台化的新特征。改变传统制造业围绕中心城市、贸易口岸形成产业配套,再分销到区域市场的价值链固有模式,积极运用数字经济手段和信息化平台提高市场信息获取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匹配大规模工业制造和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进而依托现代流通网络,高效地将商品配送到需要的国内外消费者手中,填平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落实好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定位,以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和高效通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流、资金流汇集,在信息、资金高效运转等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上发挥现代物流网络关键节点作用,提升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重庆落地生根,依靠市场的力量汇集信息流、资金流,进而推动人流、物流集聚,为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以高品质生活吸引物流、信息、金融等领域人才集聚,通过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合理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依托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运营现代流通体系的能力水平,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

  (作者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集聚要强化枢纽服务效能

  周超 王琴

  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推动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经济走廊,对实现高质量产业集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作用。重庆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连接纽带。强化重庆枢纽服务效能,推动通道沿线产业集聚,对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双城经济圈战略引领作用,打造通道产业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要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就必须加大与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联动,充分发挥双城经济圈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位优势,发展通道和枢纽经济,推动物流与产业、贸易、数字、金融等深度融合,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成渝地区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并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汇聚更大合力,形成更长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推动部分产业往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转移铺开,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当前的交通物流合作跨越到更紧密更全面的产业合作;要充分发挥重庆水运和成都航空优势,实现枢纽的组织功能延伸,以通道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要素汇聚,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通道沿线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强化枢纽信息服务效能,壮大通道核心物流产业。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提升枢纽信息服务水平,是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发挥流通体系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重要抓手。要持续挖掘“一带一路”贸易资源,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制定公共服务清单,规范使用协议,搭建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现代多式联运产业发展;要统筹果园港、珞璜港等枢纽开行的铁路、公路班车、船舶等物流信息,探索建立主辅枢纽物流业运行监测信息平台,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物流信息数据与企业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要基于重庆产业优势,重点打造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大宗物资物流、快递物流等特色物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形成一批业务专精、竞争力较强的物流公司;要强化各产业信息流通,积极推进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持续做强物流产业链条,大力推动物流衍生产业发展。

  强化枢纽金融服务效能,发挥民营企业的对外经贸作用。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通道高质量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释放高质量经贸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联动功能,依托民营企业开展高水平对外经贸合作,提高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外向度,加强与通道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性合作,聚焦通道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塑链,推动重庆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要充分发挥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作用,牵头整理并汇总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搭建民企快速了解、对接银行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尤其是深化投融资模式和产品创新,鼓励交叉持股、战略性重组等资本合作,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要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服务范围,增加海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场景,扩大应用场景险种支持范围,大力推动境内外物流、企业银行、海运公司等多方数据互认互信,为企业引进产品、推动品牌集聚提供更多支持。要持续放宽外资准入标准,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便利通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渝开展商业合作,推动形成多种类型的特色产业园区。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