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述评》出版发行今年目标:全市粮食产量216亿斤以上重庆选派百团千名专家下基层49个集体、100名个人获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15分钟健身圈建成 市民锻炼更方便重庆纳税人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二重庆出台20条举措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庆中小学2月6日开学樊起成同志逝世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述评》出版发行
今年目标:全市粮食产量216亿斤以上
重庆选派百团千名专家下基层
49个集体、100名个人获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
15分钟健身圈建成 市民锻炼更方便
重庆纳税人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二
重庆出台20条举措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重庆中小学2月6日开学
樊起成同志逝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出台20条举措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等将引入课堂

  本报讯 (记者 匡丽娜 张凌漪)2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市教委等12部门近日印发了《重庆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点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挖掘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等引入课堂

  《举措》共有20条内容,包括“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等。

  《举措》中的每条内容中又列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一项,《举措》提出,市教委组织高校和区县教育部门建好用好思政课教学优质资源库;各大中小学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重庆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线”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卫国戍边英雄模范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

  《举措》提出,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安排拓展教学内容,可结合实际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

  《举措》明确,支持思政课采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综合运用慕课、云课堂等新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建设思政课智慧课堂。

  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举措》提出,要推出一批理论宣讲和思政教育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行走的生态文明课”“行走·红岩”等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各区县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中小学校新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小学兼职思政课教师在上岗前应完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在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

  《举措》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学校要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职教学生读党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红领巾爱学习”主题队课,规范化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上好专题“思政大课”。

  各高校、各区县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参照学生专业实训(实习)标准新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小学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经费用于支持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宣传表彰、实践研修等。

  20条重点举措>>>

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
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
用好全国教学资源平台
建好思政教育宣传平台
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平台
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
设置专项经费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育人合力
  资料来源:市教委

  阅读延伸>>>

  “大思政课”建设举措落实解读——

  推动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本报记者 匡丽娜 张凌漪

  市教委等12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如何推动20条举措落实?对此,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刘宴兵进行了解读。

  刘宴兵表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建设若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刘宴兵表示,要突出主渠道建设,强化实践育人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不断推出一批思政“金课”。与此同时,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刘宴兵认为,各地各校、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全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各地教育部门、各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