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奋力抓好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立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鼓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进程,要以“放”为核心、以“管”为抓手、以“服”为支撑,更好地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放”为核心完善要素市场一体化配置。大力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到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是要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工作原则。以有为政府为建设区域市场一体化保驾护航,以有效市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市场优化注入动能。要建设有为政府,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效解决行政审批中部门林立、权力碎片化等问题,使政府从审批发证的微观管理中抽身,集中力量做好市场监管和政务服务;另一方面,要普遍着眼于企业需求和群众关切,政府要从“定价格”转变为“定规则”,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规则制定者、秩序维护者、环境保护者,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领域的改革,力求让企业安心兴业、全力发展。要打造有效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在全域流动自主有序,进一步释放市场发展潜力。一方面,聚焦“内联”加速构建现代化、一体化区域要素市场流通网络,促使各项要素在全域更好更快地流动;另一方面,聚焦“外畅”打通各项市场要素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畅通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循环的“动脉血管”。
以“管”为抓手维护有序市场一体化监管。政府面向市场放权后必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把该管的管到位,做到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这样才能使市场“活而不乱”,建立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一是筑牢市场综合监管防线。深入落实《深化川渝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作工作方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方产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筑牢市场监管的“四梁八柱”,尽快架构成渝地区市场监管领域“东西呼应、优势互补、相向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构建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加快在川渝全域完善“一企一码”“一品一码”“一人一码”溯源机制,实现时时可监管、事事能追溯;构建成渝两地市场一体化监管“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智慧特检、数据一体化入库,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促进监管效能变革。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工作末端落实和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落实属地市场监管责任,建立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总牵头、安监条线总协调、行业条线分类负责的市场监管责任体系,着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开展跨区域市场监管办案协作,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实现成渝两地市场管理相关责任部门联合办案、关联案件协查、委托调查取证,建立成渝各级统一的网络监测处置工作制度规则、监测数据共享机制,让协同监管工作有抓手、能落地。
以“服”为支撑优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优化政府服务,面向成渝区域市场建设,把该服务的服务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解决企业和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一方面要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实现主动服务、便捷服务、规范服务、合作服务。规范企业市场秩序,搭建优质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平台,便利企业公众办事创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市场主体管理,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公安、环保等部门在推进市场一体化中的职责和角色,强化各区域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要以数字化赋能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着力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赋予市场主体更加自由充分的行动权,切实提高市场服务跨区域线上受理率、可办率和办结率。依托“川渝共同产权市场”建设,支持并完善集政策、咨询、市场、资源为一体的“线上产权交易市场”,助推川渝两地从项目资源共享到资本共享、市场共享,加速市场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作者单位:中共璧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