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佛坝蔬菜公园 |
|
太安镇罐坝美丽乡村 摄/王华侨 |
|
桂林镇双坝蔬菜基地喜获丰收 摄/李静 |
日前,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新鲜出炉,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全国共有100个县(市)入选,潼南区名列其中。这意味着,潼南又添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2022年,潼南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遇,按照全区“一城三区五大战略六项重点任务”总体部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多(乡)村治理三个重点,加快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
产业兴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
采摘、装筐、运送……在潼南区柏梓镇柠檬种植基地,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柏梓镇,是潼南柠檬产业的核心区,是潼南规模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该镇自2009年开始种植发展柠檬产业以来,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全镇柠檬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产量近5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形成了以柠檬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同时,通过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还开发出300余种柠檬产品,并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打造柠檬小镇,带动了周边农民户均增收近3000元,帮助500余名贫困户增收致富。
柏梓镇仅是潼南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琼江流域为核心打造万亩柠檬种植示范带,以科技转化为动力发展高效柠檬产业,构建起育苗、研发、种植、观光、加工、营销的柠檬全产业链,进一步助推潼南乡村产业振兴。
与市农科院成功创建共同打造重庆科光潼农种苗,建成以嫁接种苗、穴盘种苗为核心的系列优势蔬菜种苗科技创新及集中繁育基地300余亩,年培育甘蓝、苦瓜、萝卜等各类优质种苗5000余万株,辐射四川、云南等多个蔬菜种植区域。
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区,油菜制种面积达3.2万亩、产量超过280万公斤,选育“庆油3号”“庆油8号”“渝油28”等油菜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一级种。
近年来,潼南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持续巩固提升粮油、蔬菜、生猪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柠檬、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助力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已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20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享有“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美誉。
具体来说——
聚焦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全国柠檬优势产业集群核心区、渝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势区,建成5万亩柠檬、10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通过持续拓展建设5平方公里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了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全国蔬菜产地交易市场,推动柠檬、蔬菜产业链产值突破双百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00亿元。
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聚焦蔬菜、柠檬、粮油、经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紧紧扭住种子种苗繁育这一关键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在柠檬方面,建成柠檬种苗繁育中心,年提供良种接穗200余万枝,涉及柠檬、枳壳、爱媛38、明日见等各类柑橘种苗,为全市及周边省市提供安全可靠种苗。在粮油方面,成功创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冬油菜总量在重庆占据优势地位。
乡村美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走进柏梓镇郭坡村,满目皆是风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高低错落的绿植……乡间田野舒适惬意。如今,像郭坡村这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村庄,正成为潼南的靓丽名片。
“家里窗明几净整洁舒适,家外田园如诗山水如画”“现在村里越来越美,比起城市也不差”……提起这些年的乡村变化,潼南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称赞。
近年来,潼南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重点任务,推动村庄从干净整齐向美丽宜居转变。
2022年,潼南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全区实施村庄亮化工程1800余处、绿化县乡主干道150余公里、治理陈年生活垃圾1200余处,完成“四旁”植树4000余亩,评选美丽庭院400个。完成户厕改造1250户,新建村级污水收集管网7.75千米,农村地区相对聚集区200户500人以上的地区村级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95%以上,全区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成154个市级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区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扫、收集、清运、处理实现全链条管理。
同年10月,成功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柏梓镇、太安镇成功创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也尤为重要。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组织振兴。
2022年以来,潼南聚焦建强基层党组织,通过完善机制治理,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81项重点任务清单,举办村(社区)书记“潼台比武”、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系列活动,定期开展讲、学、比、晒,集中开展镇、村换届“回头看”,排查梳理问题217个,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23个。
同时,持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潼南已有156个村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吸引了6.6万户农户参与。
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2022年,潼南坚持深耕文化,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持续开展“家风润万家”等主题活动400余场,深入推进“十抵制十提倡”工作,树立文明婚俗、丧葬等理念,开展移风易俗入户宣讲100余场次等,大力培育文明乡风,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百姓富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务工收入,推进共同富裕
采摘、清洗、沥水、装箱……在小渡镇双屋村空心菜种植基地,菜农们正在田里有条不紊地进行劳作。
“在家门口发展产业,不仅能够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里,何乐而不为?”黎泽刚是小渡镇本地村民,当初村里要引进合作社承包土地,发展空心菜产业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他第一个举手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我把家里的4亩水田全部流转来种植空心菜,再加上在基地的打工收入,一年下来有两万多。”黎泽刚脸上充满笑容。
像黎泽刚这样的还有很多。近年来,小渡镇双屋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夯责任、建队伍、强保障为举措,积极做活土地文章,采取“股份混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空心菜等速生叶菜类产业,不断提振村级集体经济,并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持续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小渡镇双屋村已成为重庆最大的空心菜种植基地,平均亩产可达7吨。2021年,其经营性收入突破160万元。
不仅是小渡镇。近年来,潼南始终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紧扣人民增收致富,强化统筹规划,全力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篇文章”,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推进村民共同富裕。
通过印发《潼南区促进低收入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具体措施》,全力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预计全区粮食总产量37.66万吨,蔬菜产量230万吨,生猪出栏81万头,以“粮袋子”充实群众“钱袋子”。
累计发放1.18亿元农业生产性补助,有效调动种粮农户积极性。
持续开展“三变”改革,助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进一步提升农户财产性收入。
通过跨区域交通补助、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家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全部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2153人,输送外出务工2.54万人,10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85名脱贫群众就业。
2022年乡村振兴·潼南有数
·产业兴旺
建成柠檬标准园100余个,出口备案基地2.8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建设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潼南示范基地3000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药材栽培5.91万亩,产量4.39万吨,产值3.88亿元;
特色经果(不含柠檬)面积18.08万亩,产量25.53万吨,总产值9.75亿元;
建设涪琼两江乡村振兴走廊,建成共享农场20个、共享农庄200个,招引农文旅项目10个,签约金额近20亿元;
预计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24.7%;
坚持以“英才潼行”工程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兴乡行动,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乡村振兴基础型人才2600人。
·乡村美丽
打造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0个;
建设四好农村路234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区;
新建及改造输供水管道80千米、电力线路417.58公里,安装燃气管道40公里,建成5G基站405个,20个镇街千兆光纤实现全覆盖;
规范化建设行政村卫生室260个,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公共文化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全面落实“十年禁渔”,完成退耕还林质量提升3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营造林1.72万亩,完成7.8万亩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700万吨尾水直排整改,化肥农药利用率超4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百姓富有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9元,其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2%,高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5%);
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447万元,村均35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176个,占比超过60%;
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家,打造示范合作社20个、明星家庭农场20个。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