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兴街小游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
改造后的公园公共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
|
跃进社区惠民停车场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城市品质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大渡口区积极落实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从急需解决的便民设施和环境提升等民生需求出发,选好“小切口”,找准“关键点”,实施微改造、微整治、微服务,补足细节短板,提升环境品质,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特色小游园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沿着彩色步道往里走,路过重钢记忆展示墙、文化涂鸦、七彩音乐池,视线豁然开朗,独具特色的文兴街小游园展现在眼前。
工业风格的小品座椅上,市民三两为伴,拍照留念;娱乐广场里,孩子们追逐嬉戏,争先玩着秋千和滑梯;廊亭下,一位老人正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悠扬乐曲引得围观人群掌声阵阵……
近日,大渡口区沪汉社区的文兴街小游园建成投用,强烈的几何艺术手法和浓厚的钢城文化氛围引发关注,许多市民迫不及待前来“一睹为快”。
这块狭长院坝位于壹街区B区与新山村小区出入口之间,是周边居民的必经之路。
“过去这里人车混流,晚上就是一个乱停车的坝子,影响环境不说还堵了消防通道。”住在这里20多年的居民唐大爷说。小游园改造得到了众多居民一致赞同,并纷纷参与到其中来,老坝子转眼变了新模样。
“现在敞亮、大气,漂亮又实用。”唐大爷赞不绝口,“娃儿们跑得开、我们有得逛,一些邻居都开始搬回来了。”
在大渡口,与文兴街小游园同样成为热门“打卡地”的,还有晨花公园。
融化雪糕的大型摆件、冰糕厂原址建成的观景平台、集装箱组成的连体建筑……从废弃工地变为人气汇聚地,百花村晨花公园赢得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此外,还有利用不规整崖线打造疏林花海的览江台社区公园、改卫生死角为乡村野趣的香涛公园等,大渡口现已建成高品质“口袋公园”35个。以“小建设”带动“大美化”,大渡口区的小游园建设让居民们尽享家门口的幸福感。
惠民停车场
小地块解决大难题
晚上7时许,家住大渡口革新社区的赵宇将车停入家附近的惠民停车场,再也没有往日“抢车位”的慌张。
自从购买私家车后,赵宇在停车问题上没少花脑筋。“我们这一片是老重钢家属区,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有地下停车场。前几年虽然增加了部分路边停车位,但数量少、距离分散,实在不好抢。”赵宇感叹。
据了解,革新社区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随着居民拥有车辆数量剧增,停车难问题越显突出。
为此,大渡口区充分利用城市拆迁待建地块和边角空地等“见缝插针”设置惠民停车场,一举解决环境脏乱差、群众停车难、交通秩序乱等系列问题。而今,革新社区已建成了一批规模小、投资小、就近便民的惠民停车场,新增停车位上百个。
“我已经办了月票,再也不愁停不到车了。”赵宇竖起了大拇指,为这一便民措施点赞,“现在大家自觉进停车场,把周边道路亮出来,环境也变好了。”
革新社区不是个例。在大渡口区老小区、老学校、老医院、老商圈这“四老”区域,已累计设置惠民停车位1039个,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停车难题。
适龄化设施
微改造提升宜居度
“梯步有了坡道,上下有了扶手,隔两步还有座椅可以歇。”家住东正社区的杨婆婆今年已经80岁了,社区设施改造后,下楼更方便、安全了。
过去,东正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全,尤其是小区坡坎多、梯步多,老年居民出行费劲。提升社区适老化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让老年人的出行更加安全便利,成为了东正社区设施功能完善的关注点之一。
突出“适老化”特点,东正社区修建坡道约80米、安装护栏和扶手等110米。在老年活动场、休闲健身场等地,均设有带扶手的座椅,场地之间还有无障碍通道进行连接,细节满满。
“加装一个扶手、修一个坡道,类似这样的适龄化‘微改造’虽然是小变化,但却能切实提升社区宜居度,增强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值寒假,在中坝竹园小区社区公园,孩子们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断。宽敞开阔的空间、整洁平齐的地面、牢固安全的游乐设施,通过适儿化改造,孩子们不用去游乐园,在家门口就能乐享假期。
适龄化改造,实现了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
城市“小家具”
细微处彰显精致美
如果把城市公共空间看作市民共同生活的会客厅,那么在城市空间中为人们服务的各类设施,就都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会客厅里的家具。
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家具在城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环境品质。
家住九宫庙社区的彭凯特别喜爱逛“会客厅”,坚持每日慢跑的他见证了“公园大渡口”的转变。最近,在慢跑行程中,他发现“小家具”们纷纷换了新装,为越加舒适的城市更添了一份亮色。
彩蝶纷飞花丛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天高云阔任鸟飞……路边的各类公共设施箱体穿上了靓丽的“新衣”。
鲜艳的配色、生动的画面,普通箱体摇身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涂鸦画,更变成了城市里的街头美景。
不仅如此,走进大渡口公园,儿童乐园旁的“大雪糕”、音乐长廊里“小提琴”、翠湖岸边的“红蘑菇”……一个个造型可爱的设施吸引了众多眼球,竟都是便民直饮水点。
“太令人惊喜了。”彭凯笑道,“明明周边没有大变化,但这些‘小家具’就像灯泡,一下就把环境点亮了。”
“小家具”虽小,却是“会客厅”里的日常角色,也是城市品质的直观展现。大渡口区从这一细节入手,通过微改造,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居民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已完善路灯、座椅、直饮水点等城市“小家具”229处。
链接>>>
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自我市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大渡口区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结合城市更新提升和“公园大渡口”建设,成立工作专班,相关职能部门、镇街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从群众身边的“一段路、一盏灯、一把椅、一桶水、一盆花、一棵树”等小事入手,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提升目标,推动形成了群众下单“点菜”、政府按需“做菜”、多方协同“供料”工作格局。
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大渡口区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以点带面放大更新效应,聚少成多撬动城市提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家门口的变化。
为长远兼顾,大渡口区聚焦老城区环境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针对乱象隐患循序渐进实施精细化“小手术”,推动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持续创新服务,针对性实施特色化“微服务”,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办成称心如意的“好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
陈佳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