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川区人民医院CT引导下机器人介入早期肺癌射频消融术 |
|
南川区中医院开展小小中医师特色体验活动 |
|
南川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 |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
近年来,南川加快实施健康中国南川行动,有效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基层首诊率达61.13%,城区内就诊率90.12%,创成国家卫生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应急示范区、健康促进区。
守护人民健康,南川交出了一份“有分量的答卷”!
筑牢防线“治未病” 决不让一个人因病致贫返贫
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战中,南川4万多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昂首迈入小康社会。
接续发力、乘势而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南川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首要的就是卫生健康。”南川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在“后脱贫时代”,他们仍是最需要关怀的人。
“罗大爷,我们又来给你检查身体了。”“快来,快进来。”元旦前夕,见着家庭医生熟悉的身影,山王坪镇村民71岁的罗贤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罗贤柱患高血压已20多年,而他的妻子更是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夫妻两人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可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有了医生的定期上门,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南川区先后成立了家医签约服务团队236个,采取集中、诊间、上门等签约方法,优先为脱贫人口提供家医签约服务,实现脱贫户家医签约全覆盖。同时,在原有补助经费(10元/户/年)的基础上,增加20元/户/年补助经费,用于签约贫困户随访服务,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屏障,将预防关口前移。
当然,家庭医生的作用并不止于此。健康中国南川行动还推出了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等行动,体现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个家庭医生和服务团队,正是这个“路线图”中最后的拼图。
让群众“看得了病” 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治未病”是努力的方向,看得上病则是群众的现实需求。
这个目标,一是需要昂起龙头,强化“三甲”医院内涵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分级诊疗,医疗同质、数据共享。
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做CT检查,并通过网络传输,很快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信息,放在几年前,陈小平根本不敢想。
“那时候,正是由于赶车不方便,村里的卫生室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是‘大病拖、小病扛’。”过去的经历,陈小平历历在目。
随着南川医共体“三通”建设,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去年4月,陈小平在卫生院体检时发现肺上有个结节,CT报告很快被传送到南川区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反馈回来的诊断信息是“肺结节边缘毛刺样改变”,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就这样,陈小平的病得到了及时发现和医治,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
何为“三通”?一是“医通”,南川依托区人民医院,建设远程心电、病理诊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和远程影像“五大中心”,让辖区内医疗卫生系统达到资源共享;二是“财通”,筹集资金3500余万元,建立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和“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支持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提升技术能力;三是“人通”,建立紧密型的乡域医共体,让中心卫生院托管一般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内人员实行统筹管理,从而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区聘乡用”落地见效,22名区级骨干到11个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医疗服务、带教带学等工作。
所有的基层节点,都有赖于强大的城区医院作为引领。为此,南川投入20亿元,建成30余万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形成区人民医院一总院三院区,中医医院三期综合体、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集群,同时引导民营医院合理发展,建立起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院为补充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看得起病” 提供一揽子帮扶消除风险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而医疗负担重不重,又是“三感”之关键。
“在过渡期,我们对七类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上述负责人介绍,七类人群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特困人群,低保边缘户、易返贫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等。具体补助标准为:对于极端贫困者,个人支付标准一级的100%将获得全额补贴;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给予90%的定额补贴;对于其他人员自愿参加城乡居民二级医疗保险的,给予70%的固定补贴。此外,未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员,2022年和2023年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别按100元和50元标准给予固定补贴。
不少人因此受益:
在木凉镇汉场坝村,脱贫户罗仕勇遭遇变故后,第一时间被纳入重点监测帮扶对象,每月领取五保与残疾补助,兜底保障费用从400多元/月增加到1000元出头,解了燃眉之急;
在西城街道会峰村,患有类风湿性多关节炎的村民熊明贵享受到了“农村贫困边缘人群”特定疾病医疗保险,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并扣除各类政策性补偿、救助后,再按80%的比例赔付,每年限额5000元,“确实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说起好政策,她一脸感激;
……
一揽子政策综合作用下,“一人得病、拖垮全家”的现象在南川得到了有效解决,脱贫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
确保“看得好病” 引进人才提升医院临床专科能力
看得了、看得起,最终是为了看得好病,提升医疗水平至关重要。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南川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狠下功夫,以此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3年前,从事心血管领域工作10余年的欧书林作为南川首届“金山英才”引进的医学博士,入职该区人民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负责心血管内科全面工作。短短几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成功创建国家胸痛中心,并大力发展药物球囊扩张、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射频消融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新技术,科室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
与欧书林一并被该院引进的还有肿瘤血液科主任肖志季、精神科主任徐进、内分泌科主任朱雪磊等,他们不仅在自身专业领域经验丰富,而且皆有在大城市、名医院的就业经历。
那么,他们缘何选择来南川工作?
“聚焦高层次人才、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尤其是对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职称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绿色通道入编,给予不低于30万元—100万元的人才引进费和安家费,保底薪资收入,匹配科研启动经费。对医院紧缺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给予1万元—5万元人才引进费,考核入编。”南川区卫健委有关人士解释。
引才的目的在于精心用才。肖志季记得自己刚到医院时,肿瘤血液内分泌科每年的肿瘤收治量不到100人。引进肖志季后,南川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先后开展了肿瘤精确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治疗及靶向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肖志季也成为了该院肿瘤血液科的学科带头人。
与此同时,南川大幅度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持续加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学研究平台合作,加强院院合作、院校合作,大力发展医学科技创新项目,近年来成功创建7个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6个市级特色专科,向同城化优质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不断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川将继续以民生为落脚点,循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续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70万群众更有“医”靠。
链接>>>
保健康 防重症
南川全力以赴保障群众救治需求
“前几天有些咳嗽,精神也不太好,但是政府对我们很关心,及时送来了健康‘大礼包’,吃了几颗药之后好多了。”农历小寒,海拔780米的南川区石墙镇石峨村一组,71岁的农户聂庆碧说起自己的感受,并给政府的服务点赞。
保持了近3年“零疫情”成果的南川,根据“新十条”迅速作出调整,全力保障群众就医购药健康需求。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我们及时组建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医疗救治、资源配置、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3个工作专班,强化医疗资源配置和调度力度。”南川区卫健委负责人介绍。
在农村地区,通过网格化包片完善了农村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和台账,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对全区65岁以上人群按照红、黄、绿三色进行划分,对8046名红色人员成立由医共体牵头单位组建的24支医疗小分队和236个家庭服务团队实施每日健康监测,对其中未接种疫苗、行动不便的387人增发指夹式血氧仪,全力做好重点人群服务工作。同时,在医疗条件较为薄弱地区,积极发挥医共体作用,开展分级诊疗,提升农村医疗保障能力。
此外,南川还坚持中西医并用,推广“扶正抗流汤”、防疫香囊等防疫措施,免费发放防疫汤剂5万余剂,全力以赴做好60岁以上人员“健康包”发放工作。
经过各方的全力以赴,南川交出了一份“未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重症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优秀答卷,发热患者从2022年12月23日3072人次的峰值缓慢下降至1月8日的16人次,平稳有序进入防控新阶段。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