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唯实争先 汇集发展新动能
第015版:建功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 “两会”专题·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唯实争先 汇集发展新动能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工业经济稳增长“压舱石” 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涪陵 唯实争先 汇集发展新动能

  涪陵高新区

  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华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涪陵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

  岁末年初转首回望,涪陵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2年1至11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80亿元、增长3.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9%;完成工业投资204.18亿元,增长8.5%,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实现利润总额169.3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8.5%……涪陵工业量质齐头并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成绩可圈可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涪陵区工业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强的新变化。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战场,工业强则发展强。2022年以来,涪陵坚持“科创+”“绿色+”,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五项倍增”,吹响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号角;笃行不怠的涪陵工业稳扎稳打、章法精巧,发展根基扎得更深,经济底盘筑得更牢,正以赶超跨越的劲头,为稳住全国、全市经济大盘贡献一地一域的力量。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夯实高质发展硬支撑

  工业是涪陵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随着传统工业产业高速增长难以为继,涪陵怎么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创+’‘绿色+’,不断提高工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涪陵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走进位于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庆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智能化程度刷新着人们对传统化工生产线的印象:一台台电脑页面显示着生产设备实时运行状态,飞速旋转的卷绕机正纺出洁白的氨纶丝。工人只需轻点鼠标,利用后台系统调控,通过机械手臂的牵引,下线、打包、入库,一气呵成。

  “这一幕正是华峰重庆氨纶信息化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的展现。”据重庆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借此重庆华峰化工上榜2022年度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

  而这只是涪陵区产业之变的其中一例。2022年以来,涪陵深入推进以“科创+”“绿色+”为引领的“五项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正全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全区工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涪陵区已经形成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消费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全年新增百亿级企业2户,31家企业上榜全市2022年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00户成长型工业企业名单,40家企业实现升规,工业经济跃升增长;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增加63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增加6户,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53个,获批市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8个,科技含量实现倍增;新增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8家,居全市第一,发展底色越擦越亮。

  借此打破了固守多年的“传统经济”桎梏,依靠“科创+”“绿色+”,建立起新优势,涪陵更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效益和效率:白涛工业园区和涪陵高新区正式认定为市级化工园区;获批汽车制造基地、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半导体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合成材料(聚酯)4个特色产业建设基地,数量占全市25%,实现了扩面提质的稳步推进。

  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紧扣区域发展脉搏创新实干,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坚韧强劲的发展势头,正是涪陵工业产业发展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积蓄发展后劲新动能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马不停蹄,这是涪陵工业经济“稳”的定力。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重大招商项目接踵而来则是这里“稳”的底气。

  虽是寒冬,但涪陵高新区卡涞年产300万件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火热,一期厂房主体已完工,这里正在进行紧张的设备安装。“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在涪陵高新区的全面统筹和新城区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已把土建的常规建设时间由1年压缩至3个月内完成,拟计划4个月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直至产品下线。”据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产值将达17.5亿元,将成为补足涪陵新材料产业的又一重大板块。

  同样加班加点抢进度、赶工期,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建成投产的在涪陵还有不少。去年一年,吉利电池、万凯新材料三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己二胺三期、氨纶五期、万凯新材料二期、中化涪陵环保搬迁等项目建成投产……抢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就是涪陵贯穿全年最鲜明的注脚。

  “项目建设是稳定投资、拉动经济、集聚产业的重要载体,对发挥有效投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据涪陵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涪陵区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出台《涪陵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涪陵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强化项目支撑,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中心,涪陵区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涪陵区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22条,建立重大项目工作台账,定期通报项目推进情况,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受益。去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26.77亿元,新投达产项目全年实现产值344.5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9%。抢抓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涪陵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获批全国稳经济大盘政策性金融工具3.15亿元,助力撬动汽车产业建设投资31.51亿元。

  建设项目抓推进,储备项目抓招引。招商引资同样是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所在。

  据涪陵区招商投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来涪陵区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持续加大招引力度,去年全年招引上亿元项目99个,协议资金695亿元,到位资金223亿元,卡莱科技、达新半导体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签约落地,为促进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企服务精准高效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招商引资就是稳的底气,项目建设是增长的途径。大项目大投资接踵而来,缘由何在?

  “是涪陵叫响做亮的‘服到位、零距离’营商品牌,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的硬核努力。”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为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增活力,全面开展全区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出实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由此,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优化环境靠前发力——

  针对企业资金难题,涪陵区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三百行动”,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各类减税降费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4亿元;用好用活两大融资平台,全区转贷应急平台累计为92家(189笔)中小微企业转贷13余亿元,融资成本仅为社会融资成本的3%左右,为企业节约融资“冲贷”成本5000余万元;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困难,涪陵区则一企一策,抓实有力,一年来协调解决万凯新材料生产物资顺利过闸、中机龙桥热电迎峰度夏期间储煤等问题120余个;为华兰生物、中粮油脂、华新水泥等企业解决跨区配套生产保供问题300余个……

  主动靠前迅速行动,全力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不止于此。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年全区各级各单位走访联系民营企业2308人次,推动解决涉企问题上千项,已加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重庆万凯扩建项目(三期)的顺利实施就是其中的一例。去年该项目进入大型设备的安转阶段就遇上了难题,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自2022年10月下旬起,项目主反应器、反应釜等非标大型设备将陆续分批通过长江水运至公司附近码头,再经由吊装后使用大件运输车转运至厂区。但其中部分设备采用4000吨船舶运输,公路转运时单件最大高度约7.5米、宽度达到7.2米、长度接近25米,净重约100多吨,如何安全送到厂区成了难题。

  “好在区里多部门联合作战才得以顺利解决,从无偿协调码头吊装转运到加固修复沿途道路,从改造转运环境到交通临时管制,全过程解决了企业的担心。”重庆万凯扩建项目(三期)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如期建成投产,让他发展信心更足。

  主动靠前、及时跟进、精准精细……这些细致入微的“保姆式”服务,在帮助企业“输血”和“造血”的同时,稳住了市场预期,也稳定了市场信心。去年全年,涪陵全区新增工业企业市场主体实现增长。

  刘玉珮 龙搏 马菱涔 图片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