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市场力促提质增效谋好小事也暖民心别让年度报告引发数字焦虑警惕家教“变身”乡情也是春节大餐广告
第011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有效市场力促提质增效
谋好小事也暖民心
别让年度报告引发数字焦虑
警惕家教“变身”
乡情也是春节大餐
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论青年说

别让年度报告引发数字焦虑

崔子扬

  每年年底,互联网、金融等各类企业App都会推出年度报告。而最近,就连一些茶企也不甘人后,推出2022年年度报告,试图用各类数字、排名刺激顾客,促使其进一步消费。这类报告,用充满孤独感的简笔画、有氛围感的音乐、带煽动性的动画文字符号,打造出一个个情怀满满的数字赛博空间,在包裹个人情怀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用户的数字焦虑。

  用户情感被资本刻意营造的情怀所裹挟。各种年度报告,通常以赋予数字内涵的方式,实现情感共鸣。通过大数据选定的时间节点,配上特定音乐和文字,便能实现工厂流水线式的情怀塑造。在这条流水线中,用户情感被数字裹挟,思想顺着数据的引导进入商业资本营造的消费景观,个人主观判断让位于年度报告打造的“氛围感”。最终,用以审视自我的“年度总结”,成了昙花一现的随波逐流,用户沉浸在情感化体验中无法自拔。

  私密行为被放大后也引发了攀比。年度报告将个人私密行为放大至公共空间,扩散至大众层面,诱发了攀比行为。如某音乐App对用户一年中所听歌曲进行评定,并对用户的音乐品位进行打分,评价其超越了多少用户。个人隐私被资本消费,个人行为被迫卷入群体竞争,而在竞争中产生的焦虑感,也使部分用户无所适从。

  “大众审判”下产生的新评定方式,让人不安。在看到“年度总结”后,用户是否进行公开成为一个问题。“我听的歌曲是不是有品位”“我互动次数最多的朋友是谁”等问题被用以“审判”自我和他人。数字化的年度报告创造了一种新的评定方式,而数字本身并不具备包容和解释的功能。因此,当这种新评定方式被大众接受并逐渐成为潮流时,一些人无法适应的局促感也会随之产生。

  年度报告确实能带来直观化体验和记忆复苏,但隐藏在年度报告背后的数字标准,同样需要警惕。每个人都应摆脱年度报告营造出的虚假情怀,理性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这样的总结,不要让它成为捆绑自己的工具。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