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底座”她让我国魔芋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乙类乙管”后中方入境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第0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底座”
她让我国魔芋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乙类乙管”后中方入境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赋能产业创新
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底座”

  金凤软件园

  金桥公司智能化设备

  广达数字化车间

  岁末年初,西部(重庆)科学城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微电子”)的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上,首颗中低压SGT功率器件PDFN3.3产品顺利产出,这也标志着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成功通线,将形成月产3万-3.5万片12英寸中高端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能力。

  12英寸晶圆生产线的顺利通线只是科学城以数字赋能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

  目前,科学城已形成以智能终端和集成电路为主导的数字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11月,科学城规上工业企业产值2443亿元,预计全年数字经济产值达2235亿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正在进一步夯实。

  构建智造新体系

  推动产业布局

  2017年,华润微电子正式落户西永微电园。目前,这里每个月都有约6万片晶圆下线并运往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12英寸晶圆生产线和配套的先进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华润微车规级功率器件产业基地已初步成型,将持续支撑其产品应用升级,并完善科学城在车规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除此以外,近年来,科学城还集聚了中国电科、SK海力士、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集成电路产业头部企业,基本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芯片全产业链,初步构建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IC设计、工艺中试的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微电子产业生态初显成效。

  与此同时,瞄准高精尖技术,科学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方向延链扩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集聚。

  2022年上半年落户科学城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短短半年时间已成功孵化了7家产业化公司,并开展了一系列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方案实践;围绕“满天星”计划打造的金凤软件园目前已正式开园,首批13家“满天星”入驻企业集中签约,项目覆盖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此外,科学城还引进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电信数字化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信创产业基地、光大人工智能城等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以获批重庆市级软件园为动力,打造了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产业,逐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企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制造业新优势

  通过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科学城有力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比如,钢铁生产工序多、强度大,现场环境复杂。在宝武韶钢炼铁车间,高炉内不断旋流的铁水温度高达1500℃,比火山爆发喷涌出的岩浆温度还高。

  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个钢铁智慧中心——宝武韶钢智慧中心,让400名员工从涉煤气等重大危险区域撤出,实现5公里以外的集控中心远程作业即可,总体劳动生产率还提升近40%,安全又高效。

  眼下,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科学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新能源凸轮轴生产智能工厂”实现设备实时监控,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100%;广达(重庆)制造基地可实时监控生产线生产,实现了生产良率、直通率达到99%以上,年产值增加20%以上……

  如今,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提质升级,科学城已引导广达、英业达等多家企业实施180项智能化改造,企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72%,能源利用率提高17.5%,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5.6%和55%。

  未来5年,科学城核心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50%以上、达到4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建设数字政务

  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企业开门做生意、老百姓过好小日子,都离不开流畅高效的政务服务。在科学城,企业或群众只要掏出手机进入相关应用,即可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办好所需事。

  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项目是重庆首个“交地即开工”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在一天内便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登记意见函》,意味着即日起该项目可正式开建。这背后得益于审批流程“瘦身”,即将分散在11个部门的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个系统办理,实现了“进一窗办多样事”。

  事实上,这样高效的政务服务场景,每天都在科学城上演。

  自成立以来,科学城聚焦数字政务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优化网上政务服务的流程工作机制,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完善并联审批功能、推进人工智能审批,让办事企业和群众“不见面”申请办事材料、“零跑动”领取审批服务结果。

  除了越来越便捷的政务服务,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科学城正不断完善智能智慧城市功能,打造美好城市“样板区”。如今,科技智能的生活场景在科学城处处可见:步入社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车辆管理无人值守设备、智能安防系统各司其职;城市道路上,无人驾驶公交车平稳行驶,自动实施跟车、变道、避障、转弯等操作;夜深人静,智能设备对人体健康指标、睡眠质量等进行动态监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赵丁颐 图片由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