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现雏形
第008版:唯实争先 踔厉奋进·西部(重庆)科学城
上一版 下一版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现雏形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大创新支撑”齐发力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现雏形

  金凤实验室 摄/曾诚

  科研人员在金凤实验室做实验 摄/雷键

  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初见雏形 摄/雷键

  科学谷一期 摄/雷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自启动建设以来,聚焦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齐发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高能级科研平台成群起势

  最近几天,位于生命岛的金凤实验室接连发出“英雄帖”,面向全球为课题组“招兵买马”。

  实际上,自2022年6月揭牌投用以来,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更有甚者,金凤实验室一天之内发出5个课题组的“英雄帖”。

  “科研攻关跟打仗一样,一刻也耽误不得。”金凤实验室负责人说。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金凤实验室把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作为核心任务,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展开靶向招引。目前,由卞修武、段树民、赵宇亮、董晨等院士领衔的20个科研团队相继入驻,并迅速开展起科研工作,到位各类科研人员160余人。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汇聚市级有关部门、重庆高新区、有关高校的优势资源,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从规划伊始就是“超强配置”,从建设之初就已“自带光环”,因此起步就跑出“加速度”。

  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药研究团队入驻金凤实验室仅两个月,就成功合成出首个基于AI设计、靶向双靶点的全新骨架实体新分子,并进行了生物有效性验证。这一成果交付给药企后,有助于大幅缩短新药研发进程,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金凤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重庆实验室的‘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的‘生力军’。”金凤实验室负责人表示。

  位于科研港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由重庆市政府和中科院共同打造。作为首个落地的科研平台,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自2021年底成立以来,按照产学研“三位一体”平台进行战略布局,聚焦汽车软件领域,加快突破原始创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形成汽车软件技术创新策源地。

  近期,该创新研究平台已发布了首个研究成果——《汽车软件全景图(2022年)》,梳理出汽车行业大变局背景下的汽车软件架构以及汽车软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国内汽车软件发展提供前瞻性参考。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目标,西部(重庆)科学城要奔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任务去。

  自启动建设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已集聚了32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抢时间、赶进度、出成果,高能级科研平台成群起势,正在加快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前不久,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牵头,联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共同承接了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国产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软件开发项目。

  该项目将解决国内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产品的“卡脖子”问题,建立自主可控、优质可靠、安全可持续的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软件操作运行环境,实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软件需求的国产化替换。

  在2022智博会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首次公开发布了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作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该软件突破了科学计算软件内核根技术,目前已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试用高校160余所,试用企业15家,软件用户量4000人以上。

  正是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成功拿下上述“揭榜挂帅”项目。

  “国内汽车企业在汽车的研发设计过程中,会大量使用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软件。科学计算与工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将大幅提高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水平。”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若教授表示。

  目前,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已通过成果转化,在科创街注册成立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产品市场化运营。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科学谷也在上演。

  今年7月,重庆储能与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在位于科学谷的清安储能总部大楼揭牌,由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担任首席科学家,旨在聚焦储能与智慧能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多层级储能系统安全、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并积极培育引入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高地,助力科学城打造500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国电投重庆研究院也落户科学谷,将通过开展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生物质能等代表未来清洁能源趋势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开展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科学谷将集中布局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企业研发总部基地,聚焦绿色低碳产业,打造前沿科技集散地。”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两城”融合迸发创新活力

  今年3月,由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团队研发、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在孵企业——重庆明道捷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款“重庆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最近,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抗原自测需求,在重庆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明道捷测GMP生产车间内,这款抗原检测试剂盒正在加紧生产。

  实际上,从研发到走向市场,这款抗原检测试剂盒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而这也是把大学城智力优势转化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之一。

  “高校院所是科学城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宝贵财富、核心力量。大学城高校院所聚集、人才智力密集,高水平建设科学城,离不开大学城这个创新‘大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3月,市政府批复建立科学城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市级部门、重庆高新区、高校加强资源整合和工作联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联席会议制度的推动下,14所高校纷纷加入了科学城“朋友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科学城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2022年4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出炉,计划在大学城塑造科创园区、主题大厦和特色街区,构建“一区一带N个小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动科学城与大学城“两城”融合。

  在强化在渝高校院所“基本盘”作用的同时,科学城还通过引入市外名校名院加入“朋友圈”,激发市外名校名院“生力军”作用。

  “目前,我们以项目为抓手,专班推进、滚动实施校地院地合作项目43个,争取各类资金近52亿元保障项目建设,目前已投用项目29个、兑现支持资金近11亿元。”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系列校地合作项目的实施,让科学城成为大学城的创新“沃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由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可视化交互“一站式”解决平台,目前已促成交易合作372项,项目融资金额3.8亿元,带动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未来,重庆大学将把优势学科和创新资源调整聚集到科学城核心区域,推动促成技术成果在科学城转化,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应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表示。

  王静 杨燕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