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消费节明晚启幕丰都南天湖第三届冰雪旅游季月底启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布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届时高竹新区至重庆中心城区仅需半小时新城新景川渝明年将推出一揽子举措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廖强:科研路上攀高峰 学高身正育英才
第004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上一版 下一版 
成渝双城消费节明晚启幕
丰都南天湖第三届冰雪旅游季月底启动
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布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届时高竹新区至重庆中心城区仅需半小时
新城新景
川渝明年将推出一揽子举措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廖强:科研路上攀高峰 学高身正育英才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筑梦·榜样同行294

廖强:科研路上攀高峰 学高身正育英才

  廖强(左)与团队成员探讨研究项目

  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廖强是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长期奋战在能源动力领域科研及教学一线。作为清洁能源探索的先行者,他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个人理想融入报国事业之中;作为教书育人战线的排头兵,他不忘初心,以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为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立足西部特色 服务能源战略需求

  作为科技工作者,廖强立足西部地区特色,服务国家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含化学和生化反应的多尺度能质传递及过程强化理论与方法等国际交叉学科研究前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和面上项目8项。

  他的科研成果在华为集团、宝钢集团等公司以及航空电子等国防领域得到应用和转化,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本人以第一获奖人的身份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项目。

  作为学科带头人,廖强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和传热传质学分会副主任、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热科学与工程联盟科学委员会委员、APEC先进氢能技术研究中心执委、ASME HTD K-18 committee主席、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以及《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Energy》编委,还先后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一五”至“十四五”《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能源科学“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牵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协《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报告》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2021-2035)和“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能源科学学科报告专家组成员、重庆高校科技委委员、重庆市氢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内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团队带头人,廖强培养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他为西部地区高校建设了一支作风过硬、实力突出、团结奋进的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团队,并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注重为人师表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人民教师,廖强忠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广受学生好评。在承担繁重的院行政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之外,他还长期承担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形势与政策等教学任务,担任历届本科生学术导师、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和多项学生竞赛导师等工作,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教书育人成效显著。他成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先后两次荣获重庆市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得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网上评教50强、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热诚关心学生成长,坚持育人与教学相统一,积极探索新工科和前沿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他承担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等2项、重庆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教改项目,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育委员会以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动与核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区金奖1项;培养的研究生荣获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获得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名;毕业研究生获得国家杰青、德国洪堡基金资助1人;获得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潘锋 郝小玮 图片由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