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王果业果苗基地 |
|
白羊咸菜 摄/陈刚 |
|
樱花地里的养鸡官 摄/吴先梅 |
|
铜梁区六赢村荷香美院“铜心小院”,村民正在聆听政策宣讲 摄/李慧敏 |
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举办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场会;“巴岳农庄”试点建设起步即成势;少云村荣获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深冬时节,行走在铜梁广袤乡村地区,点面结合百花齐放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格局成为了铜梁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以来,铜梁区蹄疾步稳推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取得实效,不断强化乡村产业、人才引领、乡村治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拓宽乡村致富增收渠道,实现乡村发展新提升,努力建设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强化产业振兴支撑作用
以“巴岳农庄”改革试点引领乡村添活力
近日,铜梁区侣俸镇保乡村巴岳农庄建设现场,蔬菜科技园种植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里面种植的小番茄、螺丝椒等蔬菜硕果累累,为冬日增添了一抹绿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大胆创新,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开辟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今年以来,铜梁区以“巴岳农庄”试点建设为引领,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培育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率先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找到了强化乡村产业支撑作用的答案。目前“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已启动侣俸、少云、围龙、平滩4个镇的17个村,规划面积5.9万余亩。
“将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村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试点推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农民土地收入。”铜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岳农庄”模式是由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国有平台、社会资本等根据自身实际,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将村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用的资源、资产折价,按照入股的方式统一集中到村集体,通过发挥国有平台在农业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从而壮大产业,降低发展风险。
在治理结构、发展方式、资本下乡实现“三个”突破,“巴岳农庄”试点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引领、工商资本进村、市场需求定产、公司治理赋能、整村推进共富”的思路,创新推行公司化治理结构联合组建“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策划打造1+1+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即一个工作品牌“巴岳农庄”,一个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龙乡水土生”,N个农产品单品类品牌,有效解决了产业投入分散、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
同时,“巴岳农庄”试点建设按照延链补链强链要求开展对外招商和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南蔬菜花卉种业研发中心,开展蔬菜种子、技术研发和推广,建设现代设施蔬菜科技园,引进伯桥(重庆)重金属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蔬菜基地快检中心,提升产业链建设。
为探索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巴岳农庄”试点建设还推行“保底收益+利润分红”的分配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精品民宿、农家乐、庭院经济、手工创意等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财产增收、创业增收。
强化乡村善治支撑作用
以“铜心小院”为抓手探索农村院落微治理
“我们这里距离村委会有一段距离。以前有点事都不晓得具体找哪个,现在有了‘铜心小院’,村民遇事就由召集人招呼着一起商量解决了!”近日,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李家湾院子的“小院议事堂”里热火朝天,农村人居环境怎么搞、院落下一步管理怎么办,随着村民的你一言我一语渐渐清晰起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在于乡村善治。如何持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近年来,铜梁区大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着力破解农村自治单元大、服务管理难、村民自主管理缺乏引导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微治理实践,以“铜心小院”建设为抓手,引领村民自我管理,推动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细胞,网格划分得越清晰,就越有利于院落微治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铜梁区健全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向院落延伸。通过划小治理单元、推动力量下沉,将党组织的“桩”扎进院落里、扎到村民身边。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治理网格,成立266个网格党支部,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赋予网格化管理职责,实现“村网合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覆盖建立网格党小组,实现“组网合一”。由院内村民民主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骨干党员作为院落召集人,确保村民有诉求能第一时间找到党组织,实现“党群连心”。
以院落治理资源融合共画乡村治理“同心圆”。铜梁建设“铜心小院”、建好乡村振兴理事会、用好三级指挥中心三大平台,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政策进院落、工作力量进院落、公益服务进院落、文体活动进院落、自我管理进院落,组建院管会、成立服务队、组织坝坝舞、制定“院规民约”等,做到思想同心、队伍齐心、服务贴心、活动凝心、发展连心,实现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
在激发群众参与治理主观能动性方面,铜梁还建立院落治理积分制,依托“龙乡数字积分”微信公众号实现电子计分、公示亮分,开通线上“积分商城”+线下“积分超市”。充分运用积分管理科学设置积分,推动群众由“旁边看”转变为“共同干”,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奏响乡村善治协奏曲。
强化人才振兴支撑作用
以“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助力乡村新发展
今年8月,重庆成王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贵虎收到一条好消息,公司被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评为“重庆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并将在“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正式授牌。
作为铜梁区培育“新农人”的典范,2009年,陈贵虎在巴川街道玉皇村创立成王果业,致力于果树科学研究和苗木生产。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王果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苗木培育企业,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
越来越多像陈贵虎一样的人才选择回到铜梁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得益于铜梁区积极发挥人才支撑保障作用,以建好五支乡村人才队伍为重要抓手,坚持分类施策,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选好“带头人”,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优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推动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民小组长全部由“两委”成员、专职干部、本土人才、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担任,妇联主席、民兵连长全部由专职干部担任,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回引“年轻人”,补充乡村振兴“生力军”。鼓励本土人才创办农业经营主体,本土人才原则上均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全面推行本土人才下沉村民小组锻炼和“3+1”帮带机制,每年从村专职干部、本土人才中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让本土人才看到发展前景有“奔头”。
留住“本地人”,壮大乡村振兴“主力军”。统筹推进“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精准掌握返乡人员数量结构、创业就业意向及需求。制定重点企业招送工补贴政策,采取“培训+就业”模式,拓宽返乡人员就业渠道。
配强“下乡人”,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覆盖向脱贫攻坚、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重点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坚持每年补充乡村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医务人员“镇聘村用”工作机制,组织发动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组建少云志愿者队伍,13万名“少云志愿者”成为龙乡一道靓丽风景线。
培养“新农人”,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聘请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农业技术专家50余名,分层分类培训农业经营主体。
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聚变,铜梁制定出台激励本土人才参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七条措施,支持本土人才自主创新创业。近年来,铜梁已累计动态回引本土人才850名,325人成长为村(社区)专职干部,102名本土人才带头创办或参与集体经济项目经营管理。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统筹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不断为乡村发展蓄势赋能,让铜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旺起来,引领乡村发展升级。
链接>>>
数说铜梁乡村振兴发展成效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52万亩,产量稳定在34.75万吨,预计蔬菜产量80.17万吨、生猪出栏47万头;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412元,增长12.64%,无返贫、致贫发生;
新增规上农加工企业7家、累计达6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157亿元;
优化完善23个镇街国土空间规划和80余个村规划;
建成巴蜀美丽庭院1206户,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户,乡村体育设施建设覆盖率均达100%;
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营性收入预计达1亿元、经营收益3000万元。
罗晶 刘玉珮 陈钰桦 图片除署名外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