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广袤的重庆乡村,又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
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进一步释放了巴渝大地尤其是山区发展冰雪经济的巨大潜力,呈现出“冰雪+旅游”“冰雪+康养”“冰雪+教育”等丰富的多元业态。
年末的卡塔尔世界杯,重庆种植团队在阿尔法丹农场种植的生菜、瓢儿白,成功打入了球员餐厅,成为梅西、姆巴佩的盘中餐。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诸多不利因素对乡村的负面影响:
8月,1961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让农作物减产、农民减收;
11月,新冠疫情打破了正常的供销渠道,农产品“卖”难问题凸显;
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民工下岗、返乡、暂时失业后面临的生计问题;
……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站在岁尾回望,这个不寻常年份的乡村振兴故事,值得一叙。
脱贫基础牢 粮食生产稳
两个多月前,开州区高桥镇大坪村脱贫户李发林从深圳的餐馆离开,返回了开州老家,一时间没了稳定收入。
同期,原本在重庆主城做木工、每月可以挣近4000元的垫江县白家镇静峰村脱贫户白巨明,因活路越来越少,无奈之下只能返乡。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700多万农民工的收入构成中,70%以上为务工收入,而脱贫人口的这一比例则更高。一份稳定的打工收入,是他们增收的重要渠道。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后,保持住已有的成果,必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殷殷叮咛,谆谆教诲,是“让乡亲们过好光景”的初心使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如是表态。
如何落实见成效?
对标中央有关政策文件,出台有关措施,帮助返乡人员尽快找到工作;探索建立“点上重点监测、线上专题监测、片上四级监测、面上大数据监测”立体防贫返贫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目前在重庆,一条预警监测—就业宣传—上门核实—岗位推送的精准就业帮扶保障链条已建立并不断完善。
脚踏实地,守正创新,重庆在这不平凡的一年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
另一条底线,则是粮食安全底线。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粮食安全重要性更加凸显,但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谆谆告诫,在重庆化为“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扎实行动——
南川鸣玉。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小田成了大田,变成了渠相通、沟相连的良田。村里用直播技术种下了由市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稳糖米,光是稻谷就卖到2.5元/斤,还供不应求。村干部笑了:“现在,村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提高了,大家都争着种粮。”
荣昌远觉。顶着寒风,该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田坎旁查看耕地整改补足进度,并根据耕地不同类型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逐项对账销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重庆耕地资源底子薄,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缺一不可。
海南陵水。市农科院特作所的水稻专家李经勇,自驾1600余公里来到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育种基地,观察、试验500余份耐高温伏旱水稻新品种的表现。“如果这一季进展顺利,明年就可以逐步推进多点实验以及区试,快的话3年后就能进行新品种审定了。”李经勇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建设成效显 乡村换新颜
守住“两条底线”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但也仅仅只是基础性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个行动方案密集出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更加清晰。
重心转移,不变的是蹄疾步稳;风险叠加,始终坚持砥砺前行。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聚焦富裕农民这道必答题,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业成本上涨等种种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强产业,千方百计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元、内涵更丰富、动能更强劲。
乡村产业拔节生长,增收后劲越来越足。凛冬时节,涪陵区义和镇黄桷湾的璐璐草莓生态园,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在绿叶白花间,一颗颗成熟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就是因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既要精耕“一亩三分地”,又要抬头放眼大市场,生产、加工、营销共同推进。目前我市已创建榨菜、柠檬等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培育7个100亿级、8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经过环境整治后的万州区长滩镇茶坪村,老房子变身美术馆,闲置房成了议事厅,乱石堆变成观光亭,水泥坝变成休闲长廊,诗情画意、韵味雅致的美丽乡村气息就扑面而来。
2022年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的攻坚之年,重庆加快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整治出美景,美景生“钱景”。如今,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85%,超过99.9%的行政村收运处理生活垃圾,1239个美丽宜居村庄如雨后春笋。乡村愈发变“靓”,人居环境愈发变好。
物资足、环境美,治理还得跟上。
几天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31个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酉阳县花田乡成功入选。当地相继推出的空巢老人智慧看护系统、村庄雪亮工程、智慧便利店、何家岩云稻米项目,以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激发乡村治理活力,走出来一条乡村治理“数字路”。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郡县稳。”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历来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重庆以党建为引领,乡村善治步履铿锵: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院长制”,创新“三事分流”“五员共治”“新风小院”“民情茶室”“和顺茶馆”等村民协商议事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40个。
目前,重庆乡村治理的组织领导更加坚强,治理方式持续创新,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创新体制机制 汇聚各方力量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走好这盘大棋,关键在于机制框架。
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打实,措施硬碰硬,不广泛动员怎么行?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帮扶合力咋汇聚?建立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五位一体”帮扶矩阵,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20多位市领导挂帅,优化组建17个市级帮扶集团,选派17个驻乡工作队,优化“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整合资源、高位推动。
对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则实行“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共列出政策支持清单200多项、规划实施项目160多个。
考核监督咋斗硬?“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加强日常督导,建立定点联系区县、常态化督导等工作机制,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脱贫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的比重占50%以上。
要素保障咋落实?从选派市级、区县科技特派员到实施“万名大学生服务乡村”计划,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到稳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从有序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到农村“三变”改革扩面深化,“人地钱”政策合力,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社会力量咋动员?鲁渝协作打造产业、劳务、消费“升级版”,实施各类帮扶项目500余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持续强化全方位协作、市场化运作和机制化操作,开工实施各类项目150个;5836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319个村,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合力。
重庆农村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乡村振兴不可能一种模式打天下,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模式、路径。正因如此,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将全市涉农区县分为先行示范、重点帮扶、积极推进等“三类”,分级培育乡村振兴示范。
强化底线思维,及时延续、优化、调整帮扶政策,为守牢底线上了“保险阀”。
着力机制创新,推动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协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有源之水。
探索振兴之路,我们的步伐从未停止;共绘和美图景,我们的信心依然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