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铜梁区六赢村荷香美院“铜心小院”,村民正在聆听政策宣讲。通讯员 李慧敏 摄/视觉重庆 |
“花草那个围挡,还要整高点。”“路灯用太阳能的好。”“下了雨,做清洁要勤快点,叶子烂在地上容易踩滑。”
……
12月8日,大雪时节,风起天寒,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李家湾院子的“小院议事堂”里,却是热火朝天。村民们围绕院落下一步的管理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兴致高涨。
像李家湾院子这样的院落,在铜梁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铜心小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铜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凯介绍,铜梁区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以“铜心小院”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搭好治理平台、充实治理力量、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等,将党组织的“桩”扎进院落里、扎到村民身边。
院落“微治理”:事事有人管
李家湾院子有18户70余名村民集中居住,也是围龙镇首批成立“铜心小院”的院落之一。
经过民主推选,今年67岁、有威望又热心肠的老党员侯大华成了此处“铜心小院”的召集人。
“推进院落微治理,院落怎么划、怎么管是关键。”李凯介绍,铜梁区在保证村民小组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聚居程度、亲缘关系等因素,按照便于服务、便于组织的原则,一般以10户以上的传统院落为单位合理划分院落,吸纳周边散居村(居)民户共同参与组成“铜心小院”。
小院成立后,由院内的村民民主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骨干党员作为院落“召集人”,不定期召开“小院议事会”,对院内村民遇到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推动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院子里的环境我们自己能搞好,但是镇里的保洁员只负责打扫村道,便民路没人扫怎么办?”李家湾院子的第一次“小院议事会”,有村民提出了问题。
“我们党员带个头,组建个志愿服务队怎么样?”院子里的老党员、退休教师李军站了出来。
他的提议得到另外几名老党员的支持。一支5个人的院落志愿服务队很快成立,院落周边每天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少云镇少云村被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三层房院子“铜心小院”召集人张文俊组织院内村民召开了议事会,“我们这个地方,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区域,大家一起商量下房前屋后要怎么整治。”
很快,一份“你一言我一语”凑成的“院规民约”上了墙,房屋外观、院落环境等问题的整治都找到办法了。
“心贴心”化解群众心结
今年上半年,侣俸镇对上千亩土地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其中涉及保乡村的4个村组、300多亩地。当项目需要占用保乡村某村民的出行路时,遭到了该村民的极力反对:“外头你们怎么搞我不管,反正不能动我的路。”
“我们反复解释,解读政策和改造细则,保证会让每个村民的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也保证施工结束后会给他重修一条出行路。”村干部努力做这位村民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
怎么办?
“现在没得旁人,你跟我说下,到底为什么不同意这个事情?”踏水桥院子“铜心小院”召集人舒耀碧找到了这名村民,想听一听他的真实想法。
“我们一家人出门都走这条路,遭占了我以后出门怎么办?”看到几十年的老邻居来打听,该村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到时候改造完成了,施工队说散就散了,不给我修条路我去找哪个?”
“你莫担心,施工队要走,我们不得走。我保证给你修条出门路。”推心置腹的一席话,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两个多月后,该村民家门口的出行路重新修通,“比以前还平整,还好走。要不是老舒劝我,我是要闹笑话了。”
党的政策进农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讲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后我们村的产业、人才、生态这些都会越来越好。”10月,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土桥镇六赢村荷香美院“铜心小院”的召集人张达华就组织院内村民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的相关精神。
“现在有了‘铜心小院’,上面有啥新政策我们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村民杨明德是名老党员,也是村民小组长,“我要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这些事情上带好头,和大家一起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铜心小院’不仅为村民搭建了说事议事的平台,还能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公益服务、文体活动等走进院落,将各类资源在院落内聚合,实现思想同心、队伍齐心、服务贴心、活动凝心、发展连心。”李凯介绍。
在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驻村法官、第一书记、“六进”宣讲队、医务工作者等时常走进铜梁的各个“铜心小院”,解读和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条文、健康知识等,让党的声音“飞”进寻常百姓家。
“以后我们每月还要开展小院微课堂,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强农惠农政策这些宣传好。”张达华表示,院落里还要修文化墙,组织村民看露天电影、搞文艺活动,让大家在小院子住着越来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