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酸柠檬种出“甜产业”蒋正全烈士安葬仪式在江津举行农村改厕,重庆农户由“要我改”到“我要改”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奏响“人才强校”三部曲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潼南酸柠檬种出“甜产业”
蒋正全烈士安葬仪式在江津举行
农村改厕,重庆农户由“要我改”到“我要改”
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奏响“人才强校”三部曲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文理学院
奏响“人才强校”三部曲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重庆文理学院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揭牌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健全机制、优化政策,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生态,凝心聚力引才育才,多措并举用才留才,全方位构建起人才成长闭环,协同奏响“人才兴校”三部曲,不断汇聚人才新合力,助力学校向更高质量发展。

  健全机制

  吹响人才保障号角

  为进一步打好“人才”牌,重庆文理学院,以健全机制为立足点,分层分类建立健全人才领导机制、人才思想引导机制、人才关怀机制,做好人才管理功课。

  健全人才领导机制。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工作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等方式,全方位构建起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机制。据悉,学校党委先后出台《党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关注引进人才需求,为人才管理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完善人才思想引导机制。学校以师德师风为核心,通过多元引导、选树典型等多种措施,以敬才爱才为着力点,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学校先后出台《重庆文理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重庆文理学院进一步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修订《重庆文理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定期举办“进德大讲堂”,开展科研诚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笃学、潜心育人的风气在校内不断强化,教师队伍中更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10余人。

  建立人才关怀机制。学校坚持加强人文关怀,坚持“严在明处、帮在实处、爱在深处”,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从解决配偶工作,到子女入学,再到购房……学校及时回应人才关切,尽可能给予人才支持。5年来,学校解决53名博士子女入学,随调解决21名博士家属到学校属地工作,真正做到了爱人才、懂人才、帮人才。

  引育并举

  奏好汇智聚力旋律

  培养和集聚优秀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使命。如何激活“人才蓄水池”,构筑“人才新高地”?重庆文理学院用“引育并举”来破题。

  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完善和优化引才良策,科学制定高层次人才培育措施,致力于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术会议、学术培训、项目评审等工作平台,鼓励校内外专家、学者在熟悉的领域、熟悉的课题组寻找学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上下联动“以才聚才”。同时,组建熟悉高等教育人才规律的工作者队伍,真正做到用心谋人才、用力抓人才、用情待人才。

  学校的优势政策,吸引大批精英人才荟聚,为学校发展注入无限动能。从引进特色人才驻校,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到吸纳特色团队,屡创无数佳绩。

  引进特殊人才,助力学校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自2008年加盟重庆文理学院以来,创建新材料技术研究院,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6000平方米的产业孵化基地依次落成,材料类专业、材料学院逐渐组建完工。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李璐为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贡献不少力量,成功激发材料科学活力,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另外,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整体引进药学团队,研究领域涵盖癌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高精领域,团队研发成果实现转化3000万元。

  引进特色团队,致力学校创新发展。学校还从国内高校引进学科骨干,建立特色植物研究院。该院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单位,如今,园林专业成为学校最早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团队成员在《Nature》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学校将引进人才同成渝地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经济价值。学校2018年引进机械制造研究团队,聚焦特种装备制造、传感器领域。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服务成渝地区智能制造企业400余家,委托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累计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逾20亿元。

  引进专业人才,助力周边产业发展。2019年,学校从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引进一批农机人才,组建智能农机团队。成功研发出西南地区首款无人驾驶插秧机,该成果获中国农业机械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建立“智能农机装备西南地区实验示范基地”。

  为更好留住人才,学校坚持“引”“育”并重,将人才引进后,注重培育,出台一系列政策,夯实队伍实力。学校积极发挥薪酬杠杆作用,加快培育人才。自2015年起,学校实施特聘教授年薪制度,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潜力的年轻人,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另外,学校出台特聘教授年薪制的2.0版《重庆文理学院铭旌学者计划》,构建起“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三位一体人才创新评价和培养机制,将引进校外高层次人才和培育校内高层次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聘期考核重要指标。近5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93人次,新增省部级人才称号54人。同时,学校鼓励青年博士参与重庆“博士后倍增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构建平台

  唱响人尽其才和声

  以“助才”为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积极构建人才成长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人站上实现创新价值的舞台。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部署,统筹人才资源配置,努力构建与重庆发展定位和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硬件格局。据悉,学校目前已成功建成“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建成特色植物产业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27个。

  2021年,学校获全国首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依托该基地,学校组建了专家服务团26个,领衔专家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等专家担任,包括各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后科研人员、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当地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1+N+1”团队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

  学校深入实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l个,建成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等基地,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7个,开设“卓越工程师”等实验班24个。获批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据悉,学校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2022年,以适合教育理念为引领的一流应用型人才的“6个+”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第一名,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组团队第一名,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2年,重庆文理学院男篮历史性地闯入CUBA全国八强,是本届CUBA全国赛阶段唯一的“学院派”,引起广泛关注。

  新起点,新征程。重庆文理学院将继续秉承“人才强校”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人才沃土,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打造人才高地。

  坚持“一条心”谋划,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一盘棋”推进,靶向引育,激活人才内生新动力;坚持“一股劲”落实,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人才队伍,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助推学校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漆新贵 吴小伟 陈文波 图片由重庆文理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