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中药汤剂 |
近日,江津区中医院印发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在全市“三甲”中医院中进入前5位;2035年,力争在全市“三甲”中医院中进入前3位。
围绕这一目标,江津区“中医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改革发展主线,坚持立足常见病多发病、攻克疑难危重病的发展方向,不断发扬中医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扬优势、铸品牌,在传承创新中不断谋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医教研协同发展
助力医院转型升级
9月15日,重庆中医药学院与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江津举行。根据协议,双方支持将江津区中医院作为重庆中医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建设,纳入重庆中医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体系管理,在人才培养、专科发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较高水平的教学医院和临床医院,为推动江津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中医药学院将通过多种形式为医院提升临床教学能力水平和质量提供支持。结合医院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学位层次,指导医院开展新医科建设、国家或区域医学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区域医学中心建设等,向医院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平台,支持和指导医院申报创建区级、市级或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及时提供有关科研信息,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严格管理合作项目等,指导医院推进药物临床基地的建设和评估。
医院教务部副主任张月表示,目前,医院在理论教学、实习上先后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面向基层的专科层次中医现代师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获评2022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学上,医院将科教科分为了教务部和科技外事科,职能职责更加精准、科学。”张月说。
打造学科矩阵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12月2日,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表的“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脑卒中康复病区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促醒植物人案例”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共鸣。
据该院脑卒中康复中心主任何伟介绍,该陈姓患者因“小脑出血”植物状态7月余,在脑卒中病区通过“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下,已初步脱离植物状态,可听指令下做眨眼、张嘴、伸舌头等简单动作。“脑卒中康复中心传承和发扬了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及系列学术思想,以中风病为核心病种,打造中医特色鲜明的卒中康复单元,为众多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
脑卒中康复病区作为“重庆市中医名科”“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只是该院众多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区域内医共体建设等基础上,依托“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稳步推进“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的同时,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该负责人指出:到2025年,努力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骨伤科、心病科)、重庆市中医名科3个(骨伤科、推拿科、心病科)、重庆市中医重点学科4个(推拿科、老年病科、脾胃病科、护理学)、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7个(肺病科、肿瘤科、妇科、肛肠科、ICU、外一科、肾病科)、重庆市中医特色专科4个(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外二科)。
传承与创新
促进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
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药如何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把握时代机遇,成为当代中医药人的“时代之问”。
针对这一“时代之问”,江津“中医人”立足百姓生活,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中医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生机和活力,并不时给群众带来丰富的沉浸式体验。5月25日,一场“中医药产品展”在医院大厅举行,健脾养胃棒棒糖、养生茶包、中药香囊、中医药药枕等多元化的中医药产品吸引了一拨拨粉丝前来打卡;12月2日,一份份由核桃、芝麻、红枣与阿胶充分熬搅,关火后凝固成块的“阿胶膏”送到预订群众手中……
医院党委书记黄静表示,“望、闻、问、切”作为中医药历史上的瑰宝,随着数智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智能、更便捷的中医体验走进了百姓生活,而传承和创新则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太超 陈畅 严雪梅 图片由江津区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