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学到乐学 全民终身学习吹响新号角
第012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能学到乐学 全民终身学习吹响新号角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能学到乐学 全民终身学习吹响新号角
——我市以高质量社区教育助推学习型城市建设

  北碚区社区教育学院开办石尚蝶艺精品课程

  合川区龙市镇社区开展包饺子活动

  近日,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终身学习向未来”为主题的重庆市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拉开帷幕,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相关公开课等各类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持续助力群众终身学习。

  重庆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学习型城市愿景、率先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城市,10年来,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健全有效的体系、灵活多样的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品质终身教育。有4个区(县)被推介为全国示范区;26个街道(镇)被推介为全国示范街道(镇),40人被推介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42个项目被推介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十年砥砺,十年探索,我市社区教育多点开花、大放异彩,不仅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能学”“乐学”,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谋划 强保障

  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座高品质城市,不仅仅在于有精致的面貌,还要有深厚的内涵才能相得益彰。

  10年来,在率先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引领下,我市以极大的热情探索学习型城市创建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市教委联合7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这一系列保障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政策引领发展,以务实寻求突破,我市不断从政策、场地、设施、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社区教育注入强有力的发展动能。

  完善办学网络机制,基本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今各区县、乡镇、村居逐级建立社区学院38所、社区学校918所、社区学习点8600个,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市覆盖。

  加大教育保障投入,逐步建立了“财政投入为主、单位自筹为辅,社会捐助为补”的多元经费投入机制,落实了按照不低于各区县常住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划拨财政专项经费的制度,以强化投入保障推动社区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健全督评体系,市级层面建立完善了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督查评估及考核退出机制,各区县开展社区教育三级机构年终考评,市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政策领航、经费保障、评价激励……一系列举措落地有声,一揽子制度保驾护航,为市民提供了广泛参与、深度参与社区教育的舞台,也为我市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石。

  优供给 巧服务

  把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种进市民心里

  “因为疫情,我们减少了出门次数,但生活却并不枯燥,每天的学习氛围也非常浓厚。”渝中区的一位市民感慨道,他和家人在渝中学习网上学习阳台种植,做居家健身运动,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多年来,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坚持“以民为本,需求导向;社区为根,特色发展;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社区教育模式,打造具有重庆母城特色的社区教育,服务市民学习生活

  以需求为导向,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社区教育内容,是每个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璧山社区教育学院持续开展“现代家庭教育”项目,通过璧城绘本阅读、来凤亲子教育等6个项目,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夯实教育根基。

  每一个探索,每一个行动,都是我市努力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终身教育的生动诠释。2013年,在市教委统筹和指导下,我市在重庆开放大学(原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设立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步伐。

  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决定着社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本土课程,与有关单位共建社区教育合作课程,打造各类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和满足居民素质提升需求的社区普惠性课程及各项群众文化活动。

  仅2021年,我市各区县社区学院和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开展“钱棍舞”“苗绣”“川剧”“蜀绣”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和地方特色课程申报建设,开发特色课程77门,非遗和红色文化视频及读本课程资源39个。此外,通过开展特色课程和微课大赛,征集一批优秀本土课程资源;建设游学基地、非遗工作室和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6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建设了以重庆终身教育网为主体的线上课程,有在线课程资源1.1万余门,访问学习248万余人次。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区级学习平台,课程资源达到3万余个。

  为了持续给市民幸福加码,我市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社区教育深度广度,全市共立项社区教育重大课题3个,重点课题22个,完成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结项58个;完成教育部和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2项,形成了一批可以推广和应用的研究成果。

  如今,我市社区教育的“超市”已经搭建起来,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内容,针对各年龄段人群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让市民直呼精彩,真正把“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进了市民心中。

  勇创新 树品牌

  形成社区教育百花齐放新局面

  学习只能在教室里吗?在线上课,技能和岗位培训……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6年前,在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指导下,九龙坡区率先在社区教育领域探索学分银行制度试点,学员可以把学习成果像存钱一样存进去,兑换成为课程学分、资历证明,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又近了一步。

  学分银行只是我市社区教育创新的一个缩影。全民终身学习要真正深入人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还迫切需要在形式上的创新探索,让全民终身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让终身学习覆盖面更广。

  近年来,市教委持续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倡导全民学习,先后指导开展读书家庭、读书社区等评优评先活动,举办重庆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组织优秀本土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和非遗文化项目的申报与评比;实施“微光如炬照社区”教育帮扶行动,用教育帮扶的微光,点亮特殊困难群体的希望。全力打造品牌项目,形成“一街一品,一社一特”的社区教育局面。

  创新实践、品牌开花。10年探索,我市创设出一批居民喜爱、拿得出、叫得响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呈现出社区教育百花齐放、特色彰显的动人景象。

  沙坪坝区的“沙磁手工”作为我市重点培育打造的非遗精品项目,其作品屡获国家级、市级奖项;江津区培养出了“清源诗苑”“塘河婚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永川区“巴乌文化进社区”刚刚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社区教育工作结出的一个个硕果,擦亮的一个个品牌,既是对我市持续深耕社区教育的极大肯定,也将推动我市社区教育发展迈上更高更新的台阶。

  助振兴 促发展

  加快建成西部学习型城市先进城市

  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功能,围绕我市不同地区民族地域特色、乡村振兴战略等侧重,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各地社区教育开展具有针对性、地域性的项目设计。

  例如,石柱县以“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和休闲养生”为主题,开展“康养”系列老年教育培训,参培学员每年都在800人次以上,带动了当地咖啡、黄莲、土家工艺品的产销。

  这样生动的案例还有很多。10年来,我市坚持做优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电大、社区教育学院及职教中心挂牌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共建美丽乡村。摸索总结“签约+外聘+推荐”的师资培养模式,开展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头人等培训。共建“新农学校”,为当地农村量身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农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紧紧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推动川渝蓉三方社区教育跨省市协作发展,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如今“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在我市早已深入人心,“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环境氛围日臻浓厚,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面向未来,我市将努力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地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链接>>>

  找准突破勇担当 各具特色显作为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以各具特色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永川

  “志智”双扶 激发村民致富内生力

  “幸亏当时听了镇政府的宣讲,来社区教育学校报了个名,才学到了养殖新技术,走上了致富路。”永川区临江镇的村民说。

  临江是农业大镇,但农产品在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上优势不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永川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结合临江镇实际,根据学员需求,选择适合临江自然条件、经济效益好、技术相对简单、投入较少的短平快品种,如茄子、辣椒等,开展了志智双扶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免费送种苗、送教上门等方式,让学员学以致用,发展产业。通过培训和学员的示范带动,如今该镇已经实现每个重点对象户至少有一个致富产业的目标,并成功试种黄水晶西瓜,先后在天星村扶贫产业园区、隆顺村推广。

  潼南

  社区教育持续发力 为乡村振兴贡献“罐坝经验”

  如若在恰当的时机来到潼南区罐坝村,浑身是宝的冬瓜、空中采摘的山药、树上长的番茄……让人目不暇,心生赞叹。

  美丽风景的背后,是社区教育在持续发力。潼南区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依托罐坝村小成立社区学校,联合农业企业和罐坝村相关负责人,组建联合党支部,以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的“社区学校+”模式,提供思想引领和技术支撑、课程研发、技能培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罐坝社区教育学校举办太安鱼烹饪培训,以“一条鱼”撬动水产养殖、餐饮食品、特色文化等产业链,做活水产文章,同时还携手村委,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罐坝村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景象。

  黔江

  把技术送到田间 以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把学历送到家门,把技术送到田间,以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黔江社区教育学院的孜孜追求。

  为充分利用设在镇村的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点三级办学机构的便利条件,黔江社区教育学院积极开展就近办学、贴身服务,并积极协调黔江区电大、区农委、区人社局的学习资源、教师、干部保障“助力乡村振兴‘1+X’人才培养项目”马喇实验班的顺利开办。

  仅去年,黔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就举办多场职业农民培训,为乡镇培养了300余名乡村旅游、中蜂、茶叶、核桃、有机蔬菜等特色种养致富带头人和生产技能型人才,并通过高质量实施人才培养项目,不仅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掌握新本领新技术,而且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与发展。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发扬职教优势 赋能全民终身学习

  重庆开放大学于2005年创办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重庆开放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充分发挥“两校一体”办学优势,扛起使命担当,深入开展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

  作为重庆市唯一立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项目的高职院校,学校化责任为行动,通过终身学习网推送1.1万集数字化课程资源供市民在线学习,注册人数达到12.5万余人,访问学习234万余人次。2021年,学校获评“终身教育特别贡献机构”并在2021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作主题发言。2022年,学校6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5门特色课程获教育部项目推介,4个实践创新项目获教育部首批立项,另有几十个作品在全国各类征集、展示活动中进行展示,并获奖40余项。此外,学校长期坚持服务“三农”,培养了大批乡村振兴技能人才。

  王小寒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