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参加老年教育智能手机课程 |
|
市民参加老年教育蜀绣课程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近年来,老年教育成为热门的养老方式。
我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积极研究制定了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在市教委的指导下,挂牌在重庆开放大学的重庆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依托重庆开放大学系统的办学和服务体系搭建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优质教育链条不断向老年教育延伸,推进面向广大老龄人口的普惠性老年大学建设。
老人们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开启老年学习,提升技艺、互动交友、展现风采,以“学习养老”拥抱充盈的幸福晚年。
课程资源门类齐全
让老年人“有学上”“上好学”
随着数字化持续深入,扫码支付、在线预约、掌上办事等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走好“快”步伐、服务“慢”群体?老年教育成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发力点。
露浓渐岁寒,云端相聚暖。重庆市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智慧助老”开设专场,号召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教授老人如何上网了解国家大事、使用APP打车订餐、学习健康养老常识和反诈防骗知识……相关区县及单位也在活动周期间组织开展“智慧助老·乐享生活”主题活动,将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掌上金融、手机购物等内容通通囊括其中,让老年群体从“远远观望”到“得心应手”,在“智慧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
今年9月,我市已有2个优秀工作案例和7个优质课程资源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第二批推介名单。从“智慧助老·乐享生活”到“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市民”“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二十大·送教进社区”100门优质老年教育课程等,各项主题活动紧扣时事热点、满足美好需求,营造“老而好学”良好氛围,助力“老有所学”行动落实。
为了让老年人“有学上”“上好学”,主题活动的背后是强大的课程支撑,全市开设的老年教育课程累计达到961门,涵盖书法、美术、音乐、器乐、信息技术、文史语言、健身保健、舞蹈、京剧、烹饪等共7大类36种。
今年,我市还启动了“重庆市优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共收到124份课程建设申报书,立项了20门课程,进一步充实丰富课程资源。
将老年教育课程“放进口袋里、握在指尖上”,市教科院围绕文化艺术、家政服务、社会工作等10个类别组织开发了《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运用》《老年日常生活料理》《金融防诈骗》等19本老年教育读本;建成由10类150门核心课程的数字课程资源以及8类20门核心课程的纸质课程资源。
让老年教育课程“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指导各区县社区学院和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开展“钱棍舞”“苗绣”“川剧”“蜀绣”等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和地方特色课程申报建设,开发特色课程77门、非遗和红色文化视频及读本课程资源39个。
职业教育深度赋能
两类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
今年6月,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启动“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教育实验校”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乡村,老年教育课程进社区等专项行动,在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大讲堂、电商直播小课堂等,坚持培训教学、创业孵化同步推进,在“境”中深度讲、在“景”中启发教,助力乡村振兴;与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社区学院开展技术技能课程进课堂行动,送教上门,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职业教育一直是老年教育中的“砥柱力量”。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携手开设《老年安全护理基本知识》《老年常见疾病预防》等课程,校社携手开展助医、助餐、助行、助浴等培训与服务,成为高素质养老护理人才的“孵化器”;今年9月29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沙坪坝社区学院和沙坪坝区联芳街道办事处三方联动,正式成立重庆邻安老年科技大学,构建具有重电特色、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老年科技大学。
打破“藩篱”、疏通“梗阻”,近年来我市不断密切职业教育与老年教育联系,让两类教育“一体化融合”,甚至将部分社区学院直接设立在区县职教中心,达成学校场馆面向老年群体开放、课程资源面向老年群体开放的“两个开放”,老年人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
职业教育深度赋能老年教育,完成扩面与提质“双提升”,25个区县已建成老年教育试点中职学校30所,阵容日益壮大;提供兼职任教与志愿助老“双服务”,职业院校教师走出校门,敲开“心门”,在社区教室、老人家中送教送培;实现对接需求和与时俱进“双精准”,各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涌现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三峡文化赏析》、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部手机带你去旅行》、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节气养生十道菜》、北碚职业教育中心《中西面点制作》等一系列优质精品课程,教学深入浅出、贴近需求,让老年生活有“知”有味。
理论研究与“老”同行
打开成渝双城协作发展新局面
老年教育与“老”同行,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的特殊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何让老年教育“适老”的同时学出“年轻态”?
我市老年教育工作在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中寻找答案。作为“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重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呈现横向多元、纵深发展的特点,既立足于“大格局”完成《新时代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等前瞻研究,又展现“宽视野”出版《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省域老年教育比较研究——基于京、津、沪、渝、苏、浙的个案分析》《重庆市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多部专著。
理论研究多点开花、落地有声,2021年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指导各区县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相关非学历教育研究课题30个,获得立项14个。
理论研究向高处立、向深处耕,老年教育则向宽处行、向实处做。
重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驶入快车道的契机,全力推动老年教育跨区域协作发展,3年来形成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和合作共建新成果。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大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区教育协同发展主题活动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召开,拉开了共建共享、互补共赢,共同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幕。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终身学习共同体建设”专题研修活动交流研讨会在重庆电大召开,推动终身教育在科学研究、项目开发、队伍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同年,27个市区(县)达成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游学项目共建协议。
2022年,两地社区教育机构共同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共建2022年工作要点”的具体内容,并指导各市(州)、区(县)开展学习交流和协作共建,这标志着成渝终身教育事业步入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的协作发展新格局。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长远之举,也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老年人价值实现的必然之策。重庆将主题活动与课程学习、职业教育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区域协作深度融合,以“老有所学”不断绘就幸福“夕阳红”。
“埙制作与演奏”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焕鼎
在老年教育战线上吹奏“夕阳埙乐”
“今天收到很多同学提交的视频作业,我们先来一一点评……”居家封控的日子里,已经60岁的赵焕鼎依然坚持线上开展埙乐教学。手握“大如鹅卵、小如鸡子”的埙,声音悠远缠绵、如泣如诉,一曲埙乐回荡着7000年的历史底蕴。
作为区级“埙制作与演奏”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焕鼎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古埙的推广和传承,创作《溪水埙音》《秋思》《林边》《梁祝小调》等埙曲,整理的埙乐传承教学笔记多达160余万字,在老年教育战线上吹奏出悠扬的“夕阳埙乐”。
在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大学老年大学、重庆市图书馆老年大学、重庆群山老年大学等各个老年教育办学点,始终活跃着赵焕鼎的身影,他带领一众“老年大学生”认识埙、喜爱埙、传承埙,当“抱朴守拙、独为天籁”的埙音传出,现场人声渐息、人心渐静。一曲作罢,大家在舒缓的乐声中献上自己的掌声。
截至2022年,赵焕鼎已拓展古埙教学辅导点58个,执教班级160个,培训学员8200余人。“埙的声音比较低沉,很符合老年人沉稳的气质。”作为拥有39年党龄的老党员,赵焕鼎表示,愿意继续服务老年教育、传承埙乐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古埙乃至传统国乐的魅力。
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路社区春之歌艺术团
润泽银发生活 老年教育“踏歌行”
8年磨一剑,绽放春之歌。
在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有一支学习型民间艺术团队——凤天路社区春之歌艺术团。从十几人的单一舞蹈队到集舞蹈、合唱、民乐、时装为一体的综合性团队,如今的春之歌艺术团已发展壮大至160余人,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品牌,收获“舞动中国·广场舞联赛”全国特等奖、“舞动中国·广场舞联赛”重庆站第一名等众多荣誉。
好学、乐学、善学是春之歌艺术团的鲜明特色,在街道及社区的支持帮助下,团队除了借助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库学习,还聘请专业老师每周教学,自发安排课程定时定点进行团内培训、学员比武,将学习的精气神贯穿始终,展现老年风采。
8年来,养老院、福利院、社区院坝总能看到他们的舞姿,听到他们的歌声。即使在疫情封控期间,团员们也在家中坚持自学,每天通过视频进行线上交流,创作出《大爱无疆》《为了明天的太阳升起》两首歌曲,“艺”起为抗疫助力。
老年教育用艺术润泽银发生活,艺术团成员忍不住感叹:“没想到老年生活还能如此精彩。”展望未来,春之歌艺术团将继续以艺术渗透心灵,投身公益活动,用学习带来的“光与热”影响带动更多老年人。
王小寒 图片由重庆开学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