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以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刻领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以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罗静 田晓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文化自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新征程上,要更充分发挥文化自信所蕴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守好一腔正气,激发勃勃生气,涵养磅礴大气,锻造铮铮骨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守好一腔正气,寸步不让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正气,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也是蓬勃正气的根源。守好正气,就是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跨越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苦,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伟大成就。百年党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才会坚守正道、兴旺发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坚定历史主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作坚决斗争,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气象一新、格局一新,以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不断筑牢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立根之本是守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大力培育共同的信仰与信念、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不断增强时代新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让马克思主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焕发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激发勃勃生气,因时而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气,是推动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法宝。5000多年漫漫岁月中,中华文化跨过沧海桑田、历经朝代更迭、渡过战火纷飞,在代代相护中始终如长江黄河滔滔不绝、如巫山秦岭巍峨耸立、如大地万物吐故纳新,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多年而从未断裂过的文化。其中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文化自觉性和“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的文化创造力。历史和现实已然证明,每到重大关头,中华文化总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当今世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文化生态、格局、传播载体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对党的主流价值导向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弘扬带来了重大时代挑战。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正面这一时代课题,增强文化自觉性、激发文化创造力,立足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相结合,推进主流文化的生产、传播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改革创新,保证其在快速迭代的信息社会浪潮中、在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中、在求新求变的青年群体中永葆勃勃生机。

  涵养磅礴大气,美美与共深化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大气,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必有气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人民植根土地,创造了多元多样的文明和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在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理应传承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涵养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磅礴大气,以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形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加强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粹,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实现新的丰富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跨越时空隔阂走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在共存中发展、共享中创新。

  锻造铮铮骨气,自强不息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骨气,是文化自信自强应有的文化品格。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百余年来的翻天覆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却从未在困难前却步,从未被磨难所压垮,而是愈挫愈勇、生生不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力应对各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妥善解决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坚定不移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更加有力地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锤炼锻造新时代中华儿女铮铮铁骨的文化品格,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风高浪急甚至可能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化危机、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