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科实训课 |
十年弹指一挥,但对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而言,十年的发展足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院一步一个台阶,登上“国字号”示范高职的新高度,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院一年一份答卷,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学生不仅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92项,更成为职场中的“香饽饽”、现代农业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一个接一个突破,打响了强农兴农的职教品牌,创新开发的“产赛教”融合育人体系,取得了90项国家级和100余项省级标志性成果。精心打造的“田间学院”育训“一懂两爱”“三农”人才6.2万余人。
十年发展造就今日精彩,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如今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正蓄势待发,朝着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本科职业院校”全速奔跑。
党建领航
勇担强农兴农时代新使命
校园里,处处草木幽幽、花香流溢;实训室里,师生不断创新,追求完美……走进三峡职业学院,满眼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几十载风雨沧桑,几十载薪火相传,三峡职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立足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走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路,以党的建设引领职教事业高水平发展。
“学院要发展,党建是关键。只有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才能确保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2009年,学院党委书记陈章履新上任,鲜明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扛稳强农兴农新使命,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走出高水平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政治引领”“思想培育”“文化传承”三大培根铸魂工程,构建“四位一体”党建与思政工作体系,创新“12386”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凝聚形成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合力,该模式成功入选重庆市“十大育人”精品项目。
党建强、人心齐,全院上下很快呈现出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2年学生首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2014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7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9年入选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1年获教育部“双创”样板支部;2022年获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内涵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三峡职院用行动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排头兵”答卷,用实绩演绎着学院的一次次华丽蝶变。
专业发力
精准对接产业链赋能大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专业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峡职院把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优化专业群布局,着力推进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全面提升涉农专业群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生猪产业是我国产业规模最大的畜牧产业,也是重庆市农业重要特色支柱产业。涉农高校该如何作为?
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在全国率先提出“对接生猪产业链,培养一流技能人才,服务关键核心技术”的建设目标,搭建了“中国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等产学研高端平台,建成了以两个市级教学科研团队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发了现代生猪产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引领西南地区生猪产业职业教育改革。
打赢“生猪产业”专业建设战役,新挑战接踵而来。
长江上游柑橘带是全国重要的柑橘产区之一,柑橘产业也是重庆及三峡库区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园艺技术专业群全面对接柑橘全产业链,联合中国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等单位,在柑橘品种研发、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申报专利20余项,技术推广17项。对接万州古红桔产业,自主研发红桔酒系列、化妆品系列、加工食品系列10余种,为推动万州古红桔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个专业群的建设是学院“坚持围绕现代农业办学,坚持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峡职院围绕产业链主要岗位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也全面提升了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模式创新
闯出职业教育“产赛教”育人新路径
三峡职院所处三峡库区,产业规模小,集群效应不明显,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瓶颈制约,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不专、课程不适等问题,如何突破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
困难压不倒坚强的灵魂,三峡职院人首创了“以赛为链,三域融通”的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
该模式以“赛”(班赛、校赛、省赛、国赛、世赛)为链,以“三标准”(职业标准、竞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三过程”(生产过程、竞赛过程、教学过程)、“三师资”(企业技师、竞赛导师、学院教师)、“三角色”(员工、赛手、学生)、“三文化”(企业文化、竞赛文化、校园文化)、“三证书”(职业证书、竞赛证书、学历证书)融合为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各学段“全程贯通”、产赛教“全方位”深度相融,有效实现与产业领域“高精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
模式效果究竟如何,实践最具说服力,“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学院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仅“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3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8。学院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围绕该模式共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其中C刊2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社会评价反响好。学院先后在全国畜牧科技论坛、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等活动上就“产赛教”融合模式做了20余次经验交流。学院《以赛为链,三域融通—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有专家表示:“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中加入“竞赛”元素,使人才培养的“二元结构”拓展为“三元结构”,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范式。
科研强师
打造现代农业的“农技尖兵”
在三峡职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行走在科研的前线。
陈亚强博士等4名专业教师长期为万州区龙驹镇鲁渝合作项目“汶上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服务,成功解决芦花鸡性别鉴定、抗病中草药添加技术问题。
雍康博士等教师带领学生治愈开州区麻柳乡13户贫困户养殖的28头病牛,为贫困户挽回60余万的直接经济损失。
张传师团队自主研发推广生猪生物发酵饲料50吨,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受到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高度认可,聘为重庆市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杨庆稳博士潜心科学研究,在sci期刊、JCR分区为Q2top、影响因子7.129的《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文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上发表了题为《Exposure to zinc induces lysosomal-mitochondrial axis-mediated apoptosis in PK-15 cells》的文章,2022年获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
他们都是三峡职院的优秀教师,以科研技术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学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领军人才建设“四大工程”,尤其注重加强科研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创新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科研诚信体系机制,促进教师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在浓郁的科研氛围中,学院教师科研积极性大增,近3年共计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项、累计金额达509.5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4项,其中立项重庆市科技局科研项目7项;2021年学院教师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2项。科研项目选题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突出。
强农兴农
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职样本”
“强农兴农”,这四个看似简单却铿锵有力的大字,却激励着三峡职教人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三峡职院在培养人才上下真功夫,出硬招实招。
学院在重庆市万州区白土镇成立了首个乡村振兴田间学院,并在三峡库区成立16个分院。秉持将职业教育办到“农村的田坎上、农民的心坎上、农业的命脉上”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一懂两爱”“三农”人才为目标,创新了以“田间学院”为载体的“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三峡移民培训、“三农”服务等乡村“育训”教材37部,“田间微课”261门,近10年来在库区农村累计育训7.9万人次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三峡职院发挥办学特色优势,立足乡村实际帮助村民打造特色产业。
学院打造了“农产品安全”等3个技术服务中心,对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近年来,重点开展了“稻渔共生”“腊肉新乡村”“田间赋能”3个典型项目,帮扶企业注册“晨帆稻花鱼”、“三峡禾益”、“渝兴源”等3个商标,“稻渔共生”项目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3.27万余亩。打造的巫溪县天元乡“腊肉新乡村”,在学院原驻村第一书记谭鹏昊带领下,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建成1700M2的标准化食品加工厂房,年均产量10万余斤,带动万春村农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三峡库区现代畜牧业总体布局,搭建“三峡动科120”服务平台,打造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一懂两爱”社会服务队伍,稳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凭借突出的贡献,学院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田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涉农高职院校‘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国际交流
在对外合作中提升办学水准
提高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先人一步,走在前头。2017年,三峡职院率先招收畜牧兽医专业的全日制留学生。
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取得卓越成效。畜牧兽医专业留学生HSK5级考试过关率100%,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升本率45%,成功打造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留学中国”品牌。与“走出去”企业共建海外“生猪产业培训学院”和海外“培训基地”,同步输出畜牧兽医专业海外教学标准,实现中国特色职教文化的国际传播。
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市内首批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目前共为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培养35名学历留学生和4名语言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学院“中斯乡村振兴学院项目”成功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6月成功举行了“斯里兰卡乡村振兴学院”举行揭牌仪式,5个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体化运行,为斯里兰卡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中国方案”。
“职业教育要办好,眼光要跳出学院的围墙,放到区域乃至国家发展层面中去。立足地方搞建设,深入群众做服务。”学院院长李炯光强调。面向未来学院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知名度,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本科职业院校。
文秀月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