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紧紧抓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头条·特约专稿

紧紧抓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胡敏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自信,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依靠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消除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着力冲破体制机制藩篱,着力化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才能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型转变,在重要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清晰表明,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党一切工作的重心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报告又接着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这个重大论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积极顺应我国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判断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可见,高质量发展将贯穿未来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厚实的发展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10年的接续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上升到18.5%,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达到约30%,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列世界第11位;城镇化率达到64.7%。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过十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一个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和需求潜力为未来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有了这些厚实的发展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就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实现两步走的新的战略任务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按照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了未来5年、到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战略任务。在总体目标上,到2035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样的阶段性战略任务,对照目前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标准,仅从经济增长量的角度上,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于现有基础在未来十几年就要近乎翻一番,到本世纪中叶还要再翻一番。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许多经济和民生指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再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模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肯定是不行的,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学统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必须在持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持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以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才能有效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环境只有依靠高质量发展应变求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做出了深刻分析。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内看,虽然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形成明显制约,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我国面临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自信,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依靠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消除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着力冲破体制机制藩篱,着力化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才能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必须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依然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党中央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十年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再次着重强调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充分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核心要义就是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我们必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各方面。

  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型转变,在重要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推动协调成为发展的内生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但同时也要看到,促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实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将会释放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形成推动全局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能够积聚新的发展动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也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潜力所在。

  推动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基本趋势不可阻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表示,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通过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既可以锻造我国高质量市场主体,也可以促进经济实现质升量增,而且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既为自身繁荣也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推动共享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激发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开创未来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这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问题就是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我国现代化发展正面临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这既要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