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第018版:奋进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鱼嘴水厂全景

  水样分析试验

  公共直饮水

  城市供水作为维持城市基本运行的生命线,既关系到一座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城市供节水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城市管理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战疫情、抗干旱、斗酷暑、防洪水,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为我市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全体市民美好生活营造了“供水足、水质优、服务好”的用水环境,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据市城市管理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城市自来水厂101座;城市综合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443.3万吨/日到目前的781万吨/日,增长76%;全市供水覆盖人口达1952.9万人,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一直高于国家标准。

  供水能力快速增长 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电、气等基本生产要素的保障。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血脉,城市发展到哪里,城市供水必将会流到哪里。

  2020年9月,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全面启动。市城市管理局及市水投集团紧跟而上,大学城水厂从每日制水15万吨迅速扩建为20万吨,有力保障了大学城、西部现代物流园、青凤工业园、陈家桥镇等区域30万户居民的用水需求。当前,正积极推进西彭水厂扩建工程,到2030年,日供水能力可提升至70万吨,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提升西部(重庆)科学城区域的城市供水能力,只是我市城市供水紧跟城市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

  据市城市管理局数据统计,从2012年到2021年,全市年供水总量从9.9亿吨增长到18.6亿吨,增长87.9%;全市供水面积也从1282.2平方公里增长到2770.4平方公里,增长达116%,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城市供水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全市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城市管理局供节水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10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供水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形成了以长江、嘉陵江为主,水库为辅,提水和蓄水工程互补互济的多类型、多水源供水格局。相继建成了玉滩水库、观景口水库等近30座水库,水厂双水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10年来,全市新建城市水厂50余座,城市供水管道总长达2.7万公里,较2012年增加146%。完成12条桥隧互联互通供水管道建设,应急调水能力达103万吨/日,为破解山城供水保障难题做出有益探索。

  正是得益于10年来的快速发展,全市城市供水平稳通过今夏极端高温“烤”验。8月22日,全市日供水量达683.5万吨,中心城区达到410.5万吨,均创下历史记录。

  水质高于国家标准 为市民乐享高品质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饮用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水质是城市供水的根本。

  2020年5月,国家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19年“水十条”实施情况,在22个实施情况为“好”的省市中,重庆评估排名位居首位。其中,水质目标和工程措施两项指标均排名首位。

  “我们始终把‘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作为城市供水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10年来,我市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水质监管,加大取水源头的生态保护,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老旧管网改造等措施,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高于国家标准。

  据介绍,我市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的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全市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进一步强化了市、区县(自治县)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监管职责,落实了供水企业水质自检责任,推动城市供水行业形成了“供水企业自检—区县主管部门抽检—市级部门抽查”三级监管体系。

  加强取水源头江岸、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人畜污染等一直是我市保障优质水的重要举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应对长江、嘉陵江突发原水污染事件,保障我市城市供水水质安全,2014年,按照市城市管理局要求,由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牵头邀请川渝两地相关供水企业组建了原水水质共享平台,协调跨区域供水企业原水水质信息联动。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地规避了上游水源污染的危害、确保了我市用水安全,还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了个好头。据介绍,目前这一共享平台已经扩大到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有利于保障更多城市的饮水安全。

  在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的同时,我市还积极优化制水流程,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观景口水厂就是一例。2021年,市水投集团实施的观景口水厂一期工程,经过全面使用深度处理工艺后的水,耗氧量、浊度、色度等重要指标进一步降低,出厂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从“合格水”向“优质水”的跨越。同时,朱家岩水厂还成为助力广阳岛高质量发展、提升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为提升水质,近年来我市还逐步取消水池、水箱等二次供水方式,减少污染,累计完成城市公共供水老旧管网2700余公里、完成一户一表改造超123万户等。

  此外,依托各城市供水企业,我市还建立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市水务集团水质检测中心为代表,我市水质检测能力排在西南地区首位。

  优质服务初心不改 为推动“近悦远来”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城市供水报装接入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事实上,除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要求之外,一直以来,我市城市供水工作在市城市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把优质服务作为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10年以来,“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我市城市供水发展的共识。

  比如,市水务集团把以前需要上楼、爬坡的营业厅通过迁建、扩建等方式设置在一楼,更加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同时,还在营业厅内设置自主业务办理柜台、便民服务点、休息区等人性化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市民。

  又如,以市水务集团打造的“渝水情”966886客户服务热线为服务前台,通过引入智能语音导航、智能外呼、智能质检等客户智慧管理模块;逐步优化微信、支付宝缴费、预存水费等业务;依托渝快办、网上营业厅等智慧窗口建设,搭建集“供水业务的咨询、查询、求助、投诉、报修、报漏、建议”等业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实现足不出户一站式解决用水服务问题。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市城市用水户由2012年的321.9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865.3万户,10年增加168.8%,“用户的猛增并没有降低服务标准”,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践行“政府放心、市民满意、客户至上”的服务承诺,以“五心服务”标准为我市中心城区供水客户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停水的时间越来越少,因爆管抢修恢复供水的时间越来越短,在爆管事件多发的渝中、沙坪坝停水时长近5年来下降了33.4%。疫情期间,城市供水人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厂,随时待命,牢牢守住了城市供水“生命线”。城市供水的优质服务既让企业和群众享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彰显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温度。

  智慧水务不断创新 为城市供水行稳致远发展赋能添彩

  走进中法供水悦来水厂全景数字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自来水厂和输配管网的运行情况一览无遗,流量、压力、水位、水质等一个个运行参数,一幅幅趋势曲线图、供水流向图,还有关键部位的视频监控画面,都在不停闪动显示着。

  这是市水务集团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不断加强对智慧水务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中法供水已建成全景数字指挥中心、智能水厂、智能管网、智能调度、智慧报装、智能客服、智能安防、水力模型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在保证优质高效安全供水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全国同等规模的供水企业中节约人力资源一半以上的经济效益。

  同时,以数据为牵引,该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应用、分析流程化,建立数字仿真系统,决策依据、效果评估、绩效考核全面数据化,通过工业互联网及可视化技术,建立智能报警及数据展示系统。

  以智慧水务建设为引领,我市还建立了管网压力及分区流量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供水公司工作人员可实时了解管网运行情况,以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动态、实时监测管网水锤、漏水、压力流量突变等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至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对供水管网态势及异常事件的智能管理。

  据悉,到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建设了数以万计的底层数据感知设备覆盖整个供水区域;全市城市水厂基本建成水厂监控和自控系统;中心城区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正在逐步推进;市水务集团在北碚区开展了供水管网DMA分区计量试点,加强漏损控制,提升计量管理精准度;中法供水建成供水智能监控系统,提高了管网维护管理水平。

  随着城市智慧水务的不断应用,用水智能化的方便快捷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重庆城市供水将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赋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链接>>>

  重庆城市供节水亮点

  关键词:创新

  在北碚区,通过采用“干管+独立子网”“干管+成环子网”的DMA分区构建方式,建立“夜间流量指针+减压控制”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式,突破山地组团城市“多行政分区、多压力等级、多水源供水”技术难点,实现山地城市综合漏损率降低至7.22%。

  关键词:创建节水型城市

  全市全面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激发城市节水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凝聚形成全社会节水活力。截至2021年,中心城区及永川区等12个区达到市级节水型城市标准。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0年11月,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渝共同签署《川渝城市管理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届时,两地将实现城市供水保障区域互联互通,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全市供节水工作充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2月,川渝高竹新区与重庆水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城市供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助力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宜居之地打造。

  关键词:民生实事

  直饮水工程:2018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公共直饮水建设项目,并列为“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直饮水点1087个、直饮水设备1128套,每月免费供水量达1.6万吨,相当于3200万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户一表改造:2013年列入民生实事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超过123万户。

  张锋 吴志杰 刘祥华 图片由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