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增绿添景绘生态 绿水青山带笑颜
第015版:奋进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川 增绿添景绘生态 绿水青山带笑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川 增绿添景绘生态 绿水青山带笑颜

  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

  南川正全力打造金山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石漠化治理后的山王坪成为全国首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黑叶猴在金佛山东麓天山坪栖居

  近年来,南川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牢绿色政绩观、生态财富观,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不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

  全区林地面积24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较5年前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6%,并列主城都市区第一。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连续5年位居主城都市区第一,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南川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质富锶,城乡大地呈现出天蓝水碧、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生态图景。

  增绿 生物朋友圈热闹起来

  很多时候,回望走过的路,才能看清走了多远、抵达何处。

  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南川从绿色出发,找寻发展与保护的出路。

  “曾经,夏季山洪冲刷煤矸石,山间的小溪变成烂泥沟,一直流到山下的木渡河。”南平镇天马村村民李朝华回忆。

  “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清新空气、清洁水质、清丽山川。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直面时代课题,南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寻找发展和保护兼顾的路径,把守护金佛山作为最大生态担当。

  关停煤窑、修复环境、清漂河道、整治污染……南平镇曾是南川煤矿采空区和石漠化地区之一,一系列治理组合拳打出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何造绿,又成了当务之急。

  从高粱到金银花,从石斛到花椒,寻寻觅觅,反复试验,一种又一种经济作物被种下,只为那一片青绿。

  耐干旱、耐贫瘠的九叶青花椒,脱颖而出。

  为了扶持花椒产业发展,南川区林业局积极引导,由农户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双方约定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各自享受补助政策。同时,业主按合同约定支付土地租金,实行先租后用。此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投入,新修产业路、边沟、蓄水池,建设烘干房、便民路、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完善花椒种植基础设施。

  各种政策综合作用下,花椒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南川15个乡镇、街道发展九叶青花椒2万余亩,今年鲜椒产量突破175万公斤,产值超2000万元。

  产业转型发展,山上的生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山下的游人如织,采摘、研学、农事体验、漂流等,让曾经鲜有人光顾的地方成了热门景点。

  生态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护绿 扎实守护林草宝贝

  治理,仅仅是第一步。

  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如何保护好既有和新的林草资源,对以生态为本的南川而言,至关重要。

  如何“护绿”?

  ——加强自然保护地和森林资源监管。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管理,配合实施保护区电子围栏试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与西南大学共建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施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编制《南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高质量完成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资源数据库年度更新等工作。

  推进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开展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试点,扎实做好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启动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在全市率先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覆盖面达160万亩。

  ——把“林长制”落实再落实。

  “现在我们建立了‘山林警长制’,大家生产生活的时候要注意遵守,如果遇到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的情况,要及时向我们公安机关举报。”10月17日早上,山王坪派出所民警刘陈来到山王坪镇龙泉村,继续为村民宣传“山林警长制”,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以及如何规范林业生产。

  近年来,南川充分发挥林长制的统领作用,完善巡林护林工作相关制度,全面推行“智慧林长”,各级林长扎实开展巡林工作,累计巡林1.18万次。此外,该区还深入做实山林警长制、“林长+检察长”、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及公益诉讼检查衔接等机制,全面推动林长制落地见效。

  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自2021年以来,南川完成营造林24.7万亩,新增市级绿色示范村3个。实施永隆山1000亩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栽植彩叶、开花植物20.5万株。乐村林场森林经营纳入全国试点,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

  ——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益。

  南川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更多权能。同时,探索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两权分离”办证,实行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分别办证,进一步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和保障了收益权,激发了农户和企业的造林热情。

  享绿 森林释放出生态红利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在南川,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

  方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质嫩肉厚、色美味鲜、营养丰富,被喻为“竹笋之冠”“笋中之王”。南川区现有方竹24.2万亩,年产毛壳笋2.34万吨,实现产值近4.5亿元。

  但在过去,方竹笋只限于销售鲜笋、干笋,无疑对产业壮大形成了制约。唯有通过专业化开发,才能让方竹笋成为大产业。

  南川区政府与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议,通过近20次的反复试验和分析检测,研发出以超低温液氮技术、智能精准控制为核心的保鲜技术,2019年在重庆特珍食品有限公司新建1000吨方竹笋速冻生产线,让方竹笋原生态的营养成分、口感味道可以保持一年以上,打破了新鲜方竹笋只能在当年9月至10月集中加工、集中上市的传统规律,为错峰销售、精深加工、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深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相继新增重庆轩瑞食品有限公司2000吨、重庆联富食品有限公司500吨方竹笋速冻生产线并于今年国庆正式投产。

  方竹笋之外,更多的山林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产,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不断鼓足。

  大有镇石良村,村民冯光成将自家的30多亩林地,通过量化确权后作为股份,交给思凡粮油专业合作社统一打理,不仅能领到林地的保底收益金,还能按股分红,从农民变成股东;

  南城街道双河场村,林农汪启禄将承包经营的8560亩林地流转给重庆君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净赚917万元。之后,他继续对剩下的2000多亩林地进行培育管护,成立南川区禄淑家庭林场,自己当老板,享受改革福利;

  南川区乐村林场,通过森林经营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一批康养项目正在成形、成熟……

  目前,南川已发展家庭林场24家、森林人家8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06个、林业大户85个,规模经营面积达43万亩,涉及特色经果林种植、用材林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加工等,解决剩余劳动力3000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

  积极作为、不懈探索,南川用实际行动、阶段成果诠释了一个深刻内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南川又定下了新目标:未来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若干年后再度回首,相信人们会更清晰地看到:南川坚定不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讲故事 说变化>>>

  变化就在一“念”间

  秋高气爽,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青山绿水间掩映着田园农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夏天,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帐篷营地五彩缤纷、乡村集市人来人往,乡村民舍全部满员……

  “要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两山论’理念落地生根,乡亲们的思想观念焕然一新。”庙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坤祥说,2017年,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部署,庙坝村召集全体村民开会,确定了依托生态、发展旅游、富村富民的路子。

  说干就干。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引景区的客人进村。近年来,全村建设骨干道路25公里,升级改造通社支路、入户路、院坝路15公里,打通了乡村旅游的“动脉”和“毛细血管”。

  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有6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按照村里制定的“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的要求,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旧房整治、建公厕、清河道、评选清洁之星……村里村外焕然一新。“长了村里人的脸面,也鼓了村民们的钱包。”村民们表示。

  2020年,庙坝村与四川美术学院达成课题研究合作意向,共同打造“白颊黑叶猴主题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后,黑叶猴雕塑在村里一个一个落地,黑叶猴的标识分布四处,村民当起了志愿者,向游客宣讲黑叶猴保护知识。

  村民们也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起了自家产业。村民田应权是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人,现在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到外村当了20年上门女婿的梁大文,回到庙坝村养殖中蜂,年收入达20万元……如今的庙坝,绿色发展的红利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越来越绿的山水,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回报。

  王静 刘廷 图/汪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