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012版:奋进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涪陵 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滨江之城——涪陵

  大顺乡新兴村产业扶贫项目——共享农庄景色怡人 摄/朱志强

  江北街道二渡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摄/何乾健

  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

  近年来,涪陵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计划,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和乡村振兴行动,助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加快涪陵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擦亮城乡融合底色

  涪陵两江文化广场位于涪陵区东滨路,与江对面的锦绣广场遥相呼应,是涪陵区展现城市建设成果及巴渝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0年,该广场正式投入使用,因其极具特色的浮雕艺术墙和广场上的水景、休闲设施、绿化、景观灯饰相得益彰,一步一景,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打卡游玩。

  “我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和老伴来这里活动。”家住附近的王奋英说,到广场上跳跳坝坝舞、看看美景,别提有多惬意了。

  涪陵两江文化广场仅是涪陵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亮点之一。

  “十三五”以来,涪陵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将城市科学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大力促进老城区品质提升,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城市“新中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努力把涪陵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现代城市。

  ——提质优化涪陵老城区,重塑城市新颜。

  近年来,涪陵区将城市品质提升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持续推动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城市颜值、气质,彰显“大美涪陵”的独特魅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十三五”期间,涪陵顺应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成投用玉珠大道、涞滩河至龙井湾道路工程等36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道路里程48公里,通车里程达297.54公里,面积达627.4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14平方米。

  开展景观提升,扮靓城市角落。加快推进广场、园点提质“更新”改造,推进42个重要节点景观塑造、坡坎崖绿化等,城区公园、广场、园点达65个。

  聚焦“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在充分利用锦绣洲广场、江东文化广场等开放共享的滨江公共空间,打造滨江环湖景观带的同时,积淀文化元素魅力,加快长涪汇、爻里小镇、五桂堂等项目建设,让“立体山城”“光影江城”“山水之城”魅力彰显。

  提质增绿,提升城市颜值。建成投用江南滨江公园、北山公园等大型公园,新增城区公园、广场、园点达25个,实现建成区绿地面积新增665.9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9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2.55%、绿化覆盖率44.43%。

  ——提升新区发展能级,创建现代宜居科创城。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一座城市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价值。

  涪陵高新区作为涪陵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将紧紧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增强人口集聚吸引能力,全力推动涪陵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生态公园+休闲公园+社区公园”的“百园之城”,布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筑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生态休闲的现代宜居科创城。

  具体来说,通过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城市大脑”,依托涪陵区新型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进高新区政务、交通、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数字化建设。

  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探索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努力打造“百园之城”。

  2022年,涪陵高新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20余平方公里未建成区的规划,着力提升高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未来,涪陵高新区将突出“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技创新区”特色,聚焦产业能级、科创能级、开放能级、城市能级、治理能级、服务能级提升,全力打造涪陵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样板示范。

  推进乡村建设 增强城乡融合动力

  走进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五彩的鲜花在风中摇曳……一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2020年,江北街道二渡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的面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现在村上水泥路通到门口,家家户户建起了卫生厕所,蚊蝇少了,村庄变美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二渡村村民江顺涛感受很深。

  事实上,在涪陵,像二渡村这般美丽的村子比比皆是,涪陵的乡村风貌日新月异。

  乡村环境更美——“原来又脏又乱,现在大变样,处处干净整洁,还都种上了鲜花。”二渡村村民江顺涛感叹,自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

  环境美化、农房风貌改造、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2022年,涪陵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新修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098座,新建10个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基础设施更畅——“硬化公路通到家门口,方便得很。”国庆节回家看望父母的王先生对“四好农村路”赞不绝口。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近年来,涪陵持续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巩固提升,获评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白武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投入资金1222万元,安排饮水安全项目12个。

  保障网络更密——2022年,涪陵稳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面深化乡村文化供给,乡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更旺——“流转土地20多亩,销售收入超10万元。”在珍溪镇中峰社区,鞠庭俊在中峰社区领导的鼓励下,靠从外地引进红妃香李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涪陵突出抓好乡村发展,用抓工业的思维和理念抓农业现代化,持续壮大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X”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350亿元,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达130亿元。

  农业打底,“三产”融合,涪陵乡村产业之树蔓枝勃发。今年上半年,涪陵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1.77亿元。前三季度接待乡村游客735万人次,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收入54.4亿元。

  未来,涪陵区将坚持顶层设计、高端引领,聚焦乡村振兴,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着力点,以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为总目标,持续完善公共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旅游整体形象,集中连片打造涪陵“坪上新乡村”。

  产业强、村庄净、景色美、百姓富……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涪陵的山水田园间徐徐展开。

  城乡携手共进 同绘美好生活新画卷

  泡桐村的葡萄园、坝上村庄、油菜花田……走在涪陵区蔺市街道的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和各色景点争相斗艳。

  “这些既是城市资金带来的,也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推进城乡融合,打通人、地、钱等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是关键。

  促改革——涪陵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覆盖面,打通城乡融合发展堵点。

  2021年,涪陵着力盘活生态资源、闲置宅基地、闲置地等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区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04个、占比达55.28%。

  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也是结果。”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涪陵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帮助农业企业对接上下游及电商平台等,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农副产品就地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上半年,涪陵建设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新增10000平方米冷链包装云仓,新增预制食品加工企业10个,前三季度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4.25亿元、同比增长20%,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接下来,涪陵将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提升,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链接>>>

  加快创建城乡融合示范区,涪陵有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自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涪陵全区累计完成兴华花园、顺江花园等24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共1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万户。

  ◎优化28条公交线路。

  ◎建成投用高山湾人行天桥、乌江大桥东桥头人行天桥等14座人行过街设施,立体过街设施总量达到28座。

  ◎新增公共停车场35个、停车位9400余个。

  ◎新改扩建城区雨污管网14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

  ◎新建(改造)城乡公厕334座,打造168座“飘香公厕”,建设40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到2025年,全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全面构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7:1。

  ◎到202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突破130亿元大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000元。

  ◎到2035年,全区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张亚飞 刘玉珮 吴志杰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